相关文章  
  • 透过皮肤给药的微型针阵列片及其制造方法
  • 关节保健药袖
  • 一种微电脑多功能定时取穴理疗仪
  • 光热复合前列腺治疗仪
  • 生长抑素冻干粉针及其制备工艺
  • 自动调控防治过度胖瘦药食化妆多用途营养素及制造方法
  • 一种器械的消毒灭菌方法及其清洗消毒灭菌设备
  • 一种消灭核酸污染的方法
  • 挂浆式熟石膏绷带生产方法及其原浆液组合物
  • 外科植入用组织材料改性方法及改性材料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专利 >>专利推广

    糖尿病、心血管病治疗机<%=id%>


    分 类 号: A61N7/00;A61N5/00;A61N2/00;A61N1/00
    颁 证 日:
    优 先 权:
    申请(专利权)人: 王德全
    地 址: 610041四川省成都市中学路15号1栋1单元7号
    发 明 (设计)人: 王德全
    国 际 申 请:
    国 际 公 布:
    进入国家日期:
    专利 代理 机构: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代 理 人: 岳英
    摘要
      本发明是利用电磁重声场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医疗设备。由主机、治疗床、增强装置、摆位系统和控制台组成:主机设复合场发生器和声场发生器,并由机电线路或计算机对复合场频率、脉冲数和累积强度给予控制,产生复合场。用本发明治疗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经试验证明有显著效果,可降低血糖、血脂及显著改善由此引起的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本设计在治疗中安全可靠,未发现明显不良作用。且结构先进,可靠性高,使用方便。该治疗机设计简单,成本低、能耗低、便于维修、使用方便。
    主权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糖尿病、心血管病治疗机,其特征在于,是由主机〔1〕、治疗床〔2〕、增强 装置〔3〕、摆位系统〔4〕和控制台〔5〕组成: 1.1主机〔1〕上面为治疗床〔2〕,在主机的治疗腔〔6〕内部安装导轨板〔7〕中间安 装有1-10个复合场发生器〔8〕,在安装导板周围安装有0-60个声场发生 器〔9〕,在主机箱体〔10〕的两侧分别设有轴向流风机〔11〕和散热孔〔12〕,主 机底部四脚有带厚橡胶垫的减振器〔13〕,治疗床两侧活动臂可折叠或可拆 卸〔14〕,在治疗床的四脚有滑动轮〔15〕,可带动治疗床沿轨道〔16〕水平移 动;增强装置〔3〕安置在支撑架〔17〕上,增强装置内部安装有1-10个复合 场发生器〔8〕,并与主机的复合场方向相对;支撑架和摆位系统安装在移动 装置〔18〕上,移动装置安装在基座〔19〕的滑轨系统〔20〕上,移动装置带动支 撑架及其所连的增强装置沿滑轨水平移动,可以离开和靠近治疗床,滑轨系 统的末端由限位器〔21〕限位;主机、增强装置和摆位系统分别由电缆〔22〕与 控制台〔5〕连接; 1.2复合场发生器〔8〕的安装座〔23〕上装有多边形固定架〔24〕,有带声波孔 〔25〕的介质盖〔26〕盖于其上;安装座中,调速电机〔27〕安装在采用阻尼设计 的减震垫〔28〕上,调速电机的转动轴〔29〕穿过多边形固定架,带动一圆形转 动盘〔30〕旋转,转动盘上有3-30个凹孔,嵌有强磁体〔31〕,转动盘与强磁 体周围均嵌有磁屏蔽〔32〕,并有压圈或压板〔33〕压紧强磁体;调速电机外设 有采用阻尼减震的屏蔽散热罩〔34〕,上面有散热孔〔35〕,固定架的四角均采 用二次减震垫〔36〕达到整体两级减震;在固定架底部设有安装板〔37〕上安 装有4-26个声场发生器〔9〕,声波可从介质板的声波孔传出,介质板用螺 钉〔38〕固定在多边形固定架上; 复合场发生器的技术指标为:调速电机的转速为100~30000转/分,复合 场频率为6~200000Hz,磁感应强度为0.01~18T/S,脉冲数为100~90000 个/秒; 1.3控制台〔5〕有电子自动控制电路或计算机控制电路组成; 1.3.1自动控制电路有控制面板〔39〕、指示器〔40〕、电路模块〔41〕构成并安装 在控制台下面门柜〔42〕内部,门把手带有自动断电保护开关〔43〕,其控制器 2 对数字计时器发出信号,开始对治疗进行计时,控制器及数字计时器对 R 固态控制器发出信号,使其对复合场发生器发出工作指令; 1.3.2计算机控制电路有微型计算机〔44〕、键盘〔45〕放在可伸缩的托架上 〔46〕、鼠标〔47〕、显示器〔48〕、专用控制软件与病历记录管理软件、控制接口 模块板组成,其PC计算机通过接口模块对复合场发生器发出工作指令。 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