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ZYP 阻燃型氯化聚氯乙烯橡胶共混防水卷材
  • 水性脱漆剂生产技术
  • 高弹性聚氨酯粘结剂生产技术
  • 现场总线技术及产品
  • 悬浮法粒状酚醛树脂生产技术
  •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拉伸膜生产技术
  • 2 , 4 一二甲氧基苯甲酸生产技术
  • MFD901 多功能脱硫剂
  • SJSH 一40 / 43x35 双螺杆混炼挤出机制造技术
  • 新型水溶性光敏引发剂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专利 >>专利推广

    蜂窝密封技术<%=id%>


    所属分类: 新型材料 项目来源: 自创
    技术持有方姓名: 100029 北京北三环东路15号 北京化工大学科研处崔凯机电工程工程学院何立东 所在地域: 北京
    是否中介: 否  是否重点项目: 否 
    技术简介:
    在燃气轮机、汽轮机、压缩机和涡轮泵等叶轮机械中,最常见的迷宫密封是梳齿密封。但是,梳齿密封的泄漏量较大,而且容易诱发振动而导致转子失稳。蜂窝密封不但具有较好的封严特性.而且还有较好的转子动力学特性。
    蜂窝密封被用作静子,转子为光滑圆柱面或带有梳齿。蜂窝密封一般由基体环和蜂窝带组成,两者焊为一体。制造蜂窝带的耐热钢薄板厚度为0.lmm 。蜂窝网格多数为正六边形。蜂窝密封有很强的耐高温能力,结构强度也很好,可以承受很高的压力。由于蜂窝壁厚很薄,如果蜂窝密封与转子碰磨,首先磨损的是蜂窝密封,对转子没有伤害。
    轴端密封漏汽是许多汽轮机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梳齿密封在安装时具有较小间隙,但在过临界转速等工况下,密封齿很容易被磨损或倒伏,密封间隙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致使轴端泄漏严重,润滑油中大量含水。蜂窝密封的结构强度很好,不会被轻易磨损而增大密封间隙,也不会倒伏,用作轴端密封,可以长期保持安装时的较小的密封间隙,大大提高了轴端的封严能力,可以从源头上解决轴端泄漏严重,润滑油中大量含水的问题。
        为了防止叶顶或围带与汽轮机缸体的内壁发生碰磨,汽轮机叶顶间隙一般都较大,致使汽轮机的泄漏损失约占内部损失的1 / 3 。例如某汽轮机,原来末级和次末级顶部没有阻汽片,叶顶半径间隙约为7mm ;在低压缸末级和次末级应用了蜂窝密封后,叶顶半径间隙减小到约2mm ,漏汽量大大减少,特别是次末级,转子上带有梳齿,可以嵌人到蜂窝静子中,封严效果更好,级效率提高1 %以上,并改善了转子运行的稳定性。
    在轴端使用蜂窝密封,可显著减少轴端漏汽,减少润滑油中的含水量。在级间或叶顶处使用蜂窝密封,可以显著减少泄漏,提高效率,减少蒸汽流量,降低燃料的消耗。在相同的半径间隙下蜂窝密封的泄漏量比梳齿密封减少泄漏约40 % ,汽轮机中传统梳齿密封的密封齿在短时间内就会被严重磨损,致使轴端泄漏严重,润滑油中大量含水。蜂窝密封的结构强度很好,不会在短时间内就被严重磨损,也不会倒伏,用作轴端密封,可以长期保持安装时的较小的密封间隙,大大提高了轴端的封严能力。将传统的轴端梳齿密封改成蜂窝密封以后的一
    台汽轮机已安全运行了两年多,始终保持很好的轴端封严能力,没有发生轴端泄漏问题。应用蜂窝密封对我国民用飞机运12 发动机进行技术改造后,降低燃油消耗2 %以上;在某汽轮机末级和次级中应用蜂窝密封,级效率提高1 %以上。
    蜂窝密封提供了较大的阻尼,能抑制转子的振动。美航天飞机中的高压液氧涡轮泵,利用蜂窝密封替代梳齿密封,消除了梳齿密封产生的亚异步振动;应用蜂窝密封对我国某军用飞机发动机进行技术改造后,不但增加了推力,降低了燃油消耗,还显著减少了振动。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汽轮机发电机组普遍存在着运行效率较低的问题。以某300MW 汽轮机发电机组为例,其高压缸效率低于设计值8.1 % ,低压缸效率低于设计值4.5 % ,每年标准煤的直接经济损失是875 万元。汽轮机的泄漏损失约占内部损失的1 / 3 。如果应用蜂窝密封替换梳齿密封,减少密封间隙,降低泄漏损失,提高机组效率,每年可减少损失至少180 万元。
    蜂窝密封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安装方式类似于传统的梳齿密封,无需对原机组的结构进行大变动,已广泛应用于航天飞机、大功率火箭、军用及民用飞机和舰船发动机,以及电力、石化行业的汽轮机、压缩机之中,在减小泄漏量、提高效率以及消除转子低频振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汽轮机为例,在国内已经将蜂窝密封成功应用于5 万、10 万、20 万、30 万和60 万机组,应用部位包括轴端密封、级间密封和叶顶密封。最大叶顶蜂窝密封的直径达到3200 毫米。
    合作形式:面议。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