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北冬虫夏草子实体规模化生产技术
  • 以绿色荧光蛋白质来侦察Apoptosis的产生
  • p35nck5a粘合蛋白质
  • 可去除细菌内毒素的纯化柱
  • 基于新型聚合物滤膜的电流型细菌生物传感器
  • 重组人a-2b型干扰素自动化生产技术
  • 插入物
  • 高效Bt杀虫剂的产业化
  • 水媒质中有规立构聚乙炔的生产
  • 利用酒糟生产饲用单细胞蛋白源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专利 >>专利推广

    微生物抗耐药性研究<%=id%>


    所属分类: 生物技术 项目来源: 其他
    技术持有方姓名: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 所在地域: 四川
    是否中介: 否  是否重点项目: 否 
    技术简介:

    一、项目名称:    微生物耐药性的研究《抗耐药性化合物的筛选》
    二、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采用“以蛋白质分泌功能为靶点”的崭新的思路,建立起“以蛋白质分泌功能为靶点的抗耐药性化合物筛选模型”,使用这一崭新筛选模型,从西南地区因独特的地质历史、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等原因而形成的丰富多样的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以及中草药资源(微生物之发酵产物,植物和中草药萃取物以及化学合成物)中,筛选出具有阻止上述酶蛋白
    分泌功能的化合物,将这种化合物与原抗生素一起使用来杀灭耐药菌,使目前大量因耐药性而失效的抗生素类药物“死而复生”。需要指出,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抗耐药性化合物本身就是一种抗生素,它通过阻止病源菌的蛋白质分泌功能而影响胞外酶的分泌,细胞外膜、鞭毛、纤毛之构建而杀死病源菌,同时它还阻止病源菌毒蛋白分泌。本项目研究目标是筛选创制出对付21世纪由耐药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的创新类药物。
    三、本项目在第一期创新工程期间的进展:
    1、方法的建立:“以蛋白质分泌功能为靶的抗耐药性化合物筛选模型”是本项目负责人官家发研究员1997年以来,特别是1999年4月以来,在研究所天然产物研究中心的预研经费资助下,经过反复试验而建立的新模型。它设计严密,方法简单,灵敏,可靠,可对付大量初筛样本(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2000年1月通过专家论证后本项目作为创新基地项目正式启动,依据专家意见,用了半年时间对“以蛋白质分泌功能为靶的抗耐药性化合物筛选模型”作了全面完善工作,作为创新基地项目合同条款之一,于2000年7月初,通过了本所科技处组织的单位的专家学者对完善后的“以蛋白质分泌功能为靶的抗耐药性化合物筛选模型”进行的答辩评审,一致认定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2、筛选样品的制备: 使用1997-1998年度所长基金研究项目《西南地区特殊生态环境微生物资源发掘》的研究成果,将当年分离自峨嵋山各种不同生态环境并保存于本实验室的各种微生物纯培养菌种发酵制成2692个样品,加上本所植化室送检的108个中草药成份,总共2800个样品。
    3、目的物的筛选:采用完善并经专家评议认定的“以蛋白质分泌功能为靶的抗耐药性化合物筛选模型”对上述2800个微生物样品和中草药样品进行筛选,结果获得17个抗耐药性阳性样品(放线菌样品11个,丝状真菌样品6个)和2个来自中草药的B–内酰胺酶抑制剂样品(植化成份结晶)。
    四、第二期创新工程工作计划:
        2001年开始将采用标准耐药菌和新近分离自临床的耐药菌对上述17个阳性样品进行抗耐药性验证,接着进行活性成份分离纯化,毒性试验等临床前药学部分研究工作。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