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BT生物农药(Btken-Ag生物杀虫剂)
  • BOD智能生物检测仪
  • 2.4-D(2,4一二氯苯氧乙酸)钠盐(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 1、6-二磷酸果糖系列产品
  • 鳜鱼(桂花鱼)、甲鱼、对虾暴发性流行病早期诊断及控制措施
  • 杂色鲍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技术
  • L-S功能饮料研制与 工艺设计
  • FW系列生物工程技术
  • DNA防伪技术
  • CP-90生物絮凝剂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专利 >>专利推广

    高活性的新型鱼类催产剂<%=id%>


    所属分类: 生物技术 项目来源: 其他
    技术持有方姓名: 中山大学 所在地域: 广东
    是否中介: 否  是否重点项目: 否 
    技术简介:
         高活性的新型鱼类催产剂
    研制单位:中山大学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
    本项目以鱼类生殖内分泌生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在鱼类养殖生产中建立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我们的理论研究证明:鱼类促性腺激素(GtH)是调控生殖活动的最主要激素;鱼类 GtH的合成和分泌活动受到下丘脑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双重调节,一方面,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GtH 的合成与释放;另一方面,促性腺激素释放的抑制因素(GRIF)抑制GtH的释放。多巴胺具有GIRF的作用,能抑制GtH的分泌;而多巴胺的合成抑制剂、消除剂和多巴胺受体拮抗物都能阻抑多巴胺抑制GtH分泌作用,从而显著增强GnRH诱导GtH分泌的作用,进而诱导鱼类产卵。基于这些基本原理,我们经过反复试验,筛选了一些活性很强的多巴胺拮抗物与高活性的GnRH类似物配合起来,研制成功高活性的新型鱼类催产剂。目前已由浙江省宁波市激素制品厂生产并推广应用。
    这项产品和技术开辟了鱼类人工催产繁殖的新途径,被誉为"鱼类人工催产的第三个里程碑",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曾获得198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被国家科委列为1995年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指南项目(农7-1-5-4号)。
    适应范围及应用前景:这种高活性的新型鱼类催产剂,适用于各种淡水养殖鱼类,包括青、草、鲢、鳙、鲤、鲫、鲮、鳊、团头鲂、鲶、胡子鲶、叉尾、黄颡鱼、淡水白鲳、加洲鲈、桂花鱼等的人工催产。和原有的早已供不应求的鱼催产剂(鲤脑垂体匀浆液和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相比,它具有催产率高、效应时间短、操作简便、成本低、来源不受限制、副作用小等优点。自1988年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开始试用,并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地区的鱼苗场,取得显著效果,受到广大渔农的普遍欢迎。据不完成统计,1991-1995年,使用这种催产剂已经产生2700多亿尾鱼苗,为社会创造三亿多元的经济效益,已经取代了原有的鱼催化剂,对我国近几年养殖鱼类产量大幅度提高起了重大作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