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日处理800吨玉米干法脱胚技术
  • 系列脱水蔬菜生产技术
  • 系列速冻食品生产技术
  • 水产品深加工-水产动物蛋白提取物
  • 营养强化面粉生产技术
  • 米糠综合加工技术
  • 卵黄素胶丸生产技术
  • 食用油脂气调保鲜剂生产技术
  • 生理功能性青绿色蔬菜饮料生产技术
  • 新型天然保健功能饮料(含低聚果糖及CCM的天然保健果汁饮料)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专利 >>专利推广

    水产品下脚料综合利用<%=id%>


    所属分类: 食品 项目来源: 自创
    技术持有方姓名: 江南大学 所在地域: 江苏
    是否中介: 否  是否重点项目: 否 
    技术简介:
    水产品(海产品)加工中的废弃物,以及无多大实用价值的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通过生物技术,可加工成海鲜调味基料,进一步深加工,可加工成各种调味品系列产品和海鲜系列保健,休闲食品。利用水产品(海产品)加工的废弃物包括皮、骨、头、尾和肉及无食用价值的小鱼、小虾生产调味品基料,有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开展这些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辅以其他农副产品资源,兴办系列调味品生产企业,不仅解决这些废弃物(环境污染)排放的难题,更重要的是为这些废弃物或低值资源加工大幅度升值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为当地经济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是调味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传统的调味品生产和消费已有数千年历史。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中、高档调味品面市并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同时,消费者也对调味品的种类、口味、花色、包装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海鲜调味品,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国内仅有青岛、南通、广州少数几家厂家利用对虾头、文蛤等原料生产海鲜调味品,由于原料价格高,资源有限,限制了在家庭和工业(方便面、汤料等)生产上的广泛消费。海南具有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和原料价格优势,具备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条件。综合这些优势和条件,生产系列海鲜调味品,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综合利用构想:1、下脚料再利用:鱼背脊上的二片肉,原料利用率仅为30%左右。鱼脊骨及其周围的肉,采用适当的工艺,可加工成具有补钙和其他微量元素保健功能的休闲风味食品。剩下的废弃物,还可进一步综合利用。加工废弃物和低值海产品综合利用:上述废弃物和低值海产品(如小鱼、小虾)预处理后,应用生物技术处理,分出鱼油和骨渣可加工成调味品基料。这些基料,干燥后,可直接给方便面厂和调味品厂作调味原料使用;也可经调配后,加工成各种粉状、液体、酱状系列调味品;还可作为原料加工成海鲜味系列休闲风味食品。投资规模及经济效益概算:按年产500吨中、高档海鲜调味品计,主要设备有反应罐、过滤机、包装机等;锅炉1吨;电力50kV;厂房300m<'2>;工人20名;总投资约150万元(如生产粉状产品,则另加喷雾干燥设备)。目前市场上中、高档调味品220g价格为7-10元,生产的海鲜调味品,以出厂价4.0计,年产值:4.0×500×10<'3>/0.22 =900万元,利润可达250万元,可见可获良好的经济效益。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