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无水环保节能空调
  • 苗族药膳系列保健食品及其加工方法
  • 自动断电、可拆装取暖火箱
  • 柴油机动车尾气式柴油加温器
  • 柴油机动车尾气式柴油加温器
  • 柴油机动车尾气式柴油加温器
  • 免烧植物纤维混合材料砖
  • 免烧植物纤维混合材料砖
  • 免烧植物纤维混合材料砖
  • 新型节水淋浴和浴缸—专利转让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专利 >>专利推广

    节能冲击钻头<%=id%>

    专利技术信息

    专利名称

    节能冲击钻头

    专利号 ZL 200520112517.6 所有权人 陈贻国
    完成时间 2005 关键词 节能 高效 安全
    所属单位 武汉铭创商贸有限公司 联系人 陈贻国
    地区 湖北 城市 武汉市
    详细地址 武汉市江汉四路3号科技王广场16楼 邮政编码 430020
    联系电话 13297924569 传真号码 未知
    公司网页 未知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性质   实用新型  
    成熟度   其它 合作方式   独家转让
    标的金额   所属行业   加工组装
    实物图片
    暂无图片 成果演示Flash 暂无FLASH 成果演示视频 暂无视频
    项目介绍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在砖墙、混凝土基地等坚固物体表面进行钻孔的冲击钻头,其包括钻杆,在所述钻杆上设有刻度标记。所述刻度标记可以为在钻杆表面设置的不同颜色的色条层。所述的色条层可以位于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刻度槽内,该刻度槽可以设在钻杆的螺旋带部位。所述刻度标记也可以为在排屑槽表面设置的不同颜色的色条层。本实用新型的冲击钻头结构简单,容易检测、控制深度且比较安全。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目前钻孔施工中钻头上没有深度监测方法,就形同一支没有准心的枪。
    冲击电钻,电锤的钻孔深度是靠施工人员的感觉控制,钻孔后,不放心,必须测量。如钻孔深度不够尺寸,需要再进行加钻深度。由于冲击钻头进出孔必须旋转,增加了电动工具不必要的旋转次数,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增加了钻头的磨损,并且电器设备的启动电流大,如此重复,耗电、耗材、耗时、耗力。如钻孔深度过深,过深部分的钻孔工作全都是做的无用功。
    由于硬质合金冲击钻头的切削部分都是镶嵌的硬质合金刀片,属于一次性刃具,冲击钻头在切削刃完全使用报废后,冲击钻头全部长度变化在0.5毫米范围内。0.5毫米以内公差,对于砖墙,混凝土基地等物体上钻孔的深度尺寸要求可忽略不计。
    另外,金属膨胀螺栓和塑料胀管的不同规格直径都有国家标准的长度。此规格表在(建筑装饰五金手册)都有注册,所以在硬质合金冲击钻头的技术特征上,及不同直径钻孔深度的对应要求下,都符合在硬质合金冲击钻头的钻杆部位标以数量不多的度量标记。
    现在市场上的硬质合金冲击钻头品牌可谓成百上千,质量和价格也参差不齐,消费者在购买时也无法辨别熟优熟劣。如果哪一品牌使用属国际领先可监测钻孔深度的硬质合金冲击钻头技术(可取名“可控冲击钻头”或“节能冲击钻头”),这无疑是打上了有别于其他品牌的专利标签,但前提是该品牌的硬质合金冲击钻头必须保证本身的质量,这将会给该品牌的硬质合金冲击钻头的销售如虎添翼。但一旦某一质量差的品牌使用了可监测钻孔深度的硬质合金冲击钻头,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在原有的硬质合金冲击钻头上加以可监测钻孔深度标记的工艺相当简单,材料费及加工费非常低廉,在成本上所增加的费用可忽略不计。
    使用可监测钻孔深度的硬质合金冲击钻头,省电、省时、省力,减少冲击钻头的磨损,增加电动工具的使用寿命,完全消除施工者心中的顾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中国,不仅城市有几百座,而且正推进城镇化建设。房地产在飞速发展,每天都有千千万万的人在使用冲击钻头,所以开发此项目正当时,既响应了国家的号召,建设节约型社会,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真所谓利国、利民、利己。
    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可转让,转让费可商,一次性结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