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高新科技专利项目-汽车夜视仪
  • 折叠中国象棋盘
  • 一种投影放大器
  • 沙漠防蒸装置
  • 不干焦简易书签的发明专利
  • 果冻月饼发明专利
  • 中华月饼粥的发明专利
  • 琥珀水晶蛋糕专利发明
  • 车辆重力助力系统
  • 美容\保健系列仪器(有美国专利)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专利 >>专利推广

    高速分解水的装置专利项目<%=id%>

    专利名称 高速分解水的装置专利项目  
    专利号: ZL200520035055.2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王新前  
    联系人 邓皓天   电话 13281954976  
    传真   OICQ 76334376    
    手机     E-mail [email protected]  
    联系地址 四川南充  
    所处省份 四川 -- 南充  
    专利领域 能源与环保  
    技术水平 国际领先
    所处阶段 小试阶段  
    专利说明及技术指标 摘 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速分解水的装置,包括高频直流源、分解器、分解池,分解池中装有数个分解器,每个分解器被带水进口和氢气出口或氧气出口的密封罩密封,带氢气出口或氧气出口的密封罩中的分解器分别通过导线与高频直流源的负极或正极连通,分解水速度快、节能、成本低!
    发明文摘及技术可行性分析 文摘:高速分解水的装置,包括高速源、分解器、分解池等,分解池中装有数个分解器,每个分解器被带水进口和氢气出口或氧气出口的密封罩密封,连通高速源就能工作,分解水速度快、节能、成本低!
    技术可行性分析:这种“高速分解水的装置”。是一项国际高新技术,解决了石油危机的问题,覆盖面积大、收益大。具有深远的*和历史意义;氢和液态氢作为燃料有着许多其他燃料所不及的优点。首先,石油、煤、天然气等资源是有限的,而氢可以用水(污水加以净化、海水、河水即可使用)作原料来制取,有广泛的来源,开发年限长;其次,氢燃烧时放热多,放出的热量为同质量的汽油三倍;第三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能源日趋紧张,石油价格一升再升,采用“高速分解水的装置”,开发氢能源,经过31年几百万次的实验证明,比中学化学课本上分解水的速度快600——8000倍,攻破了氢能源成本高的难关。从而,水分解为氢、氧后,氢与制取出来的液态氢加入特殊容器可置于各型汽车、摩托车、轮船、火车、飞机、火箭之上用。还可广泛用于制造单晶硅、金属材料、合成氨、盐酸、氢氧焰等。例如:现在我国每年进口石油1亿多吨,每年需求量不断增加,每年按一亿吨计算,一吨单价8000元,每年有8千亿营业收入,氢与液态氢比汽油便宜1/2,每年也有4千亿营业额;本金和生产成本再减去最高支出的1/2,每年纯利润也有2千亿元。第二年不用本金,只减去生产成本为第一年总额的1/20,年纯利7600亿元。氢气未算收入,因此,该项目具有极大的商业前景。
     

    中国创业投资网(www.wineast.com)
    应用前景 投产条件 论:投资成本大小而定,厂房可大可小,厂房占地面积约在0.5——5亩左右,国内采购材料,订做专用设备。添设铣床一台、钻床一台。自动化程度高,不用很多员工操作,小型约为58人,大型约为88人。6——14个月投产。加班6——8个月能投产。
    成本及利润评估 投资成本在0.1——2亿元左右均可;如中级投资1亿元,每天可生产氢与液态氢96吨,氧40吨,年产量为35040吨,(氢14600吨),每吨按7000元计算,年营业额2.4528亿,扣除本金和生产成本为营业额的1/2,每年纯利润为1。2264亿。第二年不用本金,只减去生产成本为第一年总额的1/20,年纯利润为2。33016。氧气未算收入。投资回报快,开发年限久远。收益前景辉煌,更重要的是,此技术具有很强的独占性和排他性。具有市场垄断优势。
     
    专利人/单位
    介绍或备注
    1、 该项目的市场推广拒绝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项目中介机构,在项目嫁接成功前,项目方拒绝支付一切费用。
    2、 在项目和资本的嫁接过程中,项目方只提供一切与技术有关的资料(包括技术说明、专利证书等),并保证其真实有效。不提供其他与本专利技术无关的资料。
     
    转让与许可方式 专利转让, 独占许可, 普通许可, 合作开发, 技术入股 
    转让价格 1000万元(人民币)  
    其他合作方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