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第二代汽油、煤油、柴油、减线润滑油、蜡油、重柴油超低成本脱色技术
  • 院士成果:一种全新的生物柴油脱色技术
  • 第一代白油常温常压非加氢一步法简易脱色技术
  • 第二代低成本红柴油脱色剂技术
  • 第一代废橡胶、废塑料、废机油汽柴油脱色或除臭剂技术
  • 汽柴油清亮透明技术
  • 第一代汽油除臭技术
  • 0成本碳九、汽柴油掺水清亮透明技术
  • 第一代裂化汽柴油脱色后不再变黑技术
  • 第一代重柴油、蜡油一步法脱色技术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专利 >>专利推广

    一种低剂量、高热值、防腐蚀的车用柴油掺水透明微乳技术问世<%=id%>

    专利名称 一种低剂量、高热值、防腐蚀的车用柴油掺水透明微乳技术问世  
    专利号: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沧州市运东创新技术贸易所  
    联系人 占教授   电话 0317-3015782、8952983、13131788867  
    传真 0317-3015782   OICQ    
    手机 13131788867     E-mail [email protected]  
    联系地址 河北省沧州市欣怡小区  
    所处省份 河北 -- 沧州  
    专利领域 能源与环保  
    技术水平 国内领先
    所处阶段 产业化阶段  
    专利说明及技术指标 一种低剂量、高热值、防腐蚀的车用柴油掺水透明微乳技术问世:一种低剂量、高热值、稳定期长、对发动机具防腐作用的透明微乳柴油,由世界生产率科学院院士、中国生产率科学院研究员占小玲教授经过近10年的精心刻苦钻研,终于研究成功。这是他继1988年研究成功并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成果的混合柴油后(国家登记号:882148),又一重大突破。<br>
    燃油掺水节能降污是世界早已公认之事,我国在80年代初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就联合发文,研究汽柴油机燃用乳化油技术。2001年国家制订《节约石油管理办法》,重点发展燃油掺水乳化技术。目前阻碍微乳柴油掺水实用化主要为六个方面原因:(1)乳化剂成本高、用量大;(2)乳化剂大多属于高分子量化合物,粘度太大,燃烧时不易分解,产生积炭;(3)加水后降低热值影响动力;(4)水对发动机产生锈蚀;(5)稳定期短影响使用;(6)制备时需特殊的高速搅拌,生产难度大。水是没有热值的,一味的追求高比例掺水率是会产生很多负面作用。针对上述原因,本技术弥补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着重解决当前微乳柴油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掺水率10-15%,乳化剂用量6.5%左右(比目前市场现行微乳技术活性剂用量减少近一半),其余辅助低级醇甲醇等助剂、缓蚀剂及热值提高剂,于常温常压下,用油泵将油、剂、水三者稍加循环混合5-15分钟即制成一种外观清亮透明、稳定期达一年以上的微乳柴油。乳化剂在常温常压下自行制备,由高低分子量化合物相互搭配,制成一种粘度小(和柴油相当)、高效廉价的活性剂,其成本与柴油相当或略高。由于缓蚀剂的加入,可有效的防止水、乳化剂离子等对汽缸、油路的腐蚀。高温下水汽的存在也可促进燃烧反应加速进行,为了加快燃烧过程的中间反应,加入微量热值提高剂,可有效的将掺水比率所降低的热值给予弥补,这不但有利于低含水率的应用,而且为今后高比例掺水率的研究打下了基础,按目前市场价,吨微乳柴油所用添加剂综合成本约140元左右,掺水10%可使吨微乳柴油增值400多元,掺水15%吨油增值600多元,除去添加剂成本,吨油还有300-500元左右的效益。主要设备为循环油泵、混合罐、计量槽等,只要在常温下先将乳化剂和综合功能添加剂制备成一种剂,罐装或桶装成大小包装,可在售油现场或使用地配制,减少水的运费,成本更低,操作方便,只要油泵循环配合油罐就可以就地配制。现对外转让技术,有意者请联系,欢迎考查,可作现场演示,包您满意。<br>
    为庆祝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重柴油、蜡油脱色除臭精制稳定技术2004年12月11日荣获世界生产率(中国)科学成果奖,及占教授新任中国生产率科学院研究员,新一届世界生产率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及连续当选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创造学会、中国发明协会、中国发明家协会等会员、高级会员,凡近期购买技术者,转让费一律优惠20%   。来人请校验获奖证书、专利证书原件及发明人占教授的*原件,名称相符和一致后,经确认无疑再进行技术论证。<br>
    联系人:占教授<br>
    电话:0317-3015782、8952983、13131788867 

    中国创业投资网(www.wineast.com)
    应用前景  
    专利人/单位
    介绍或备注
    占小玲,男,教授,1955年11月出生,从事石油化工专业研究二十余年。世界生产率科学院院士、中国生产率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发明协会、中国创造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员、高级会员。现受聘于北京大学大北科技开发公司石化研究室主任、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长期研究员。<br>
    自1985年以来,没花国家一分钱,自行研究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甲醇汽油、混合柴油二项;国家发明专利二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技术成果50余项。曾由原国家科委组织和选拔参加第39届、40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一举获得四块金牌和比利时国王授予的个人最高荣誉奖二枚骑士勋章;团中央和原国家科委联合组织和选送参加第二届世界青年发明家博览会,获得一枚金牌和大会授予的特别大奖;第二届国际专利二项金奖。尤其是近年来在油品脱色除臭精制稳定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荣获世界生产率(中国)科学成果奖;在车用汽油或柴油中掺水自溶技术,专家称之为燃油微乳史上的重大突破,并多次荣获国际专利新技术金奖,为汽柴油掺水进入实用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国家还授予他全国自学成才优秀人物、省劳模、市科技拔尖人才、二十一世纪创新人才等光荣称号。中央党校对占小玲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作出的突出事迹载入大型文献《三个代表的理论与实践》。《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内外30多家新闻单位相继报道,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嘉奖,并先后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宋任穷、陈丕显、吕正操及中央领导李鹏、吴官正同志的表彰和接见。<br>
    占小玲教授除了精心研究外,更重视专利及成果的实施应用。自1988年至今,自行研究的成果自行转化应用近二十年,已广泛建立了社会诚信度,其成果转化遍布大江南北: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山西、安徽、江西、浙江、广东、广西……。其宗旨是:货真价实,转化一家,成功一家,宁可不转,也不滥转!为促进和提高生产率作出了突出贡献。联系人:占教授,电话:0317-3015782、0317-8952983、13131788867,E-mail:[email protected]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欣怡小区           <br>
    为庆祝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重柴油、蜡油脱色除臭精制稳定技术2004年12月11日荣获世界生产率(中国)科学成果奖,及占教授新任中国生产率科学院研究员,新一届世界生产率科学院院士候选人及连续当选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创造学会、中国发明协会、中国发明家协会等会员、高级会员,凡近期购买技术者,转让费一律优惠20%   。来人请校验获奖证书、专利证书原件及发明人占教授的*原件,名称相符和一致后,经确认无疑再进行技术论证。 <br>
     
    转让与许可方式 技术转让 
    其他合作方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