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一种生物有机肥配方及制剂品
  • 无内件逐步溶氯管式氯醇化反应器
  • 废弃垃圾制造永久性下水道井盖
  • 土壤保墒剂
  • 智能周界高压电网系统
  • 除灰水脱硫法
  • 饰品或人造盆景的制作工艺方法
  • 家庭可再生能源协同供应系统
  • 高保护射频式电子智能燃气灶
  • 调温器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专利 >>专利推广

    阀控密封蓄电池盖<%=id%>

     
     
         项目名称:阀控密封蓄电池盖
         所属技术领域:能源、采暖、炉灶
         专利号:02246071.3 02257046.2
         所有权人:
     
        阀控密封蓄电池由于其具有带电出厂、使用方便、无酸液泄漏、不腐蚀物品等优点,深得广大用户的喜爱。但由于使用条件的不同,也暴露出其不足之处,其中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的阀控密封电池,表现出以下问题,制约其发展:
        1、由于其充电系统等原因,造成电池内电解液中水的大量蒸发,使电池失效,而产生大量退货。
        2、由于绝大多数阀控密封电池都是采用ABS材料作电池槽和盖,电池不透明,用户无法监督使用过程中电池内电解液的散失情况,加之阀控密封电池多属一次性加液后,加液孔即被密封条胶粘或焊于电池上盖,很难方便的补加补充液。

        经过深入走访用户研究分折一致认为:阀控密封蓄电池如果使用于汽车摩托车上时必须是能够在电池缺水时,能方便的补加补充液,而且必须保证电池在经过补液后而使电池内形成富液时,电解液不会发生泄漏。

        本专利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实际应用,达到了预期效果,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毫不夸张的说:"该项专利应用于汽车、摩托车领域,将引发一场汽车、摩托车用阀控密封蓄电池的重大技术革命。该专利电池由四项专利技术予以保护。
        该专利电池可作成带电出厂的"即用式"也可制成带液出厂的"干荷电?quot;以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该专利阀控密封电池带电出厂时,使用方法有二种即:1、先密封使用,2、待电池内电解液干枯后再加水反复使用。这种具有能够很方便的二次加液重复循环使用在富液状态下不漏酸的阀控密封电池,非常适合汽车、摩托车使用条件下工作。

        可行性分析:
        该电池生产工艺与普通热封型蓄电池基本一致,每只电池材料成本只增加约0.1-0.2元左右,目前我国摩托车保有量约6000万辆,并且以每年1000万辆速度递增,市场前景极其广阔。

        经过市场实际验证,该专利电池出厂价可高于一般规模蓄电池厂同类产品出厂价的10%以上,退货率大幅减少,如果按目前大多数厂家的质量保证承诺期为一年计算的话,该专利电池的退货率不超过6%(这6%除产品制造原因外,还包含大部分的恶意退货)根据统计:目前阀控密封电池应用于摩托车领域上看,在一年的质量保证承诺期的退货率一般都超过20%以上,按照保守的20%的退货率衡量,应用该专利后可减少约14%的退货率。

        根据以上测算,出厂价提升10%,退货率减少14%计算,合计提升利润率为24%,如果以国内生产摩托车、汽车电池的中等规模企业的年产值按2000万元计算,那么一年仅因为该专利的实施而额外增加利润达480万元。

        由于该专利产品具有独特的新颖性和显而易见的高寿命特性,经过实际验证,无论是营销该专利产品还是设立区域代理商,都非常顺畅。该专利接产后即可马上生产,马上投放市场,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专利特性以经过实际使用考验,无需再论证。

        接产条件:
        1、具备穿壁焊机、或过桥注塑机,热封机及相应的电力和辅助设备。
        2、熟知阀控密封蓄电池生产工艺,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正在生产电池的厂家,接产最佳。

        转让方式:
        1、全国独家专利权转让。
        2、全国独家许可。
        3、省级独家许可。
        4、省级普通许可。

        转让费:根据转让条件面议。

        其它具体事宜电叙或面议,欢迎有实力的厂家垂询。

        欢迎中介。
     
    联系人:王少华
    联系电话:0452-2715533 13832631508
    传 真:
    Email: 网 址:
    地 址:(16100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发布日期:2005-11-14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