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光波形测定装置和其测定方法、及复折射率测定装置和其测定方法、及记录其程序的计算机程序记录媒体
  • 刷毛基座波浪形3维全方位运动的牙刷
  • 中药热疗眼罩及其药物
  • 一种制备气孔梯度陶瓷的方法
  • 一种纳米孔玻璃与氧化铝陶瓷基板复合载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 CaO-P2O5-Na2O-MgO玻璃增强多孔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制备方法
  • 散积货专用装卸吊运机
  • 一种高炉喷吹煤粉用化学添加剂
  • 有机电致发光屏电极的制作方法
  • 五指山小型猪的一种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专利 >>专利推广

    乙烯厂馏分头部所用的双压催化蒸馏加氢塔系统<%=id%>

    ges/line.gif" width=1>..

    主分类号:  .. .C07C5/00(2006.01)I.. 范畴分类:  .. ...

    ..

    分类号:  .. .C07C5/00(2006.01)I..

    ..

    优先权:  .. .2003.8.5 US 10/635,763..

    ..

    申请(专利权)人:  .. .催化蒸馏技术公司..

    ..

    地址:  .. .美国得克萨斯州..

    ..

    发明(设计)人:  .. .查理斯·萨姆纳;杰弗里·L·海涅曼..

    ..

    国际申请:  .. .2004-07-30 PCT/US2004/024909..

    ..

    国际公布:  .. .2005-02-24 WO2005/017068 英..

    ..

    进入国家日期:  .. .2006.02.05..

    ..

    专利代理机构: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林 潮;樊卫民..

    ..

    分案申请号:  ..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颁证日:  .. ... 光盘号:  .. .D0637-1..

    ..

    摘要:  ..

    ..

    在一个烯烃厂馏分头部的催化蒸馏加氢系统中加工源于烃原料热裂解的裂解气,更高效地回收乙烯和丙烯产物并加工其副产物。在系统中采用双塔且第一塔在较高压力下运行而第二塔在较低压力运行,从而降低系统的积垢速率。在第一塔中发生加氢和分馏,而第二塔仅仅是分馏塔。为了避免表面积垢,每个塔的塔底物流的温度保持在低于200℃的某一温度。  ..

    ..

    主权项:  ..

    ..

    1.一种加工裂化气进料物流的方法,该裂化气进料物流含有氢、甲烷、乙烯、丙烯及其它C2,C3,C4,C5,C6和更重的不饱和烃类,该加工方法使所述乙烯和丙烯与至少某些所述其它不饱和烃分离,并氢化至少某些所述其它不饱和烃,而不使乙烯和丙烯氢化,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所述进料物流引入第一塔中,所述第一塔包含含有至少一种催化剂床并含有分馏区而且在第一压力下运行的催化蒸馏加氢塔,而且同时: (i)选择性地使至少一部分所述其它不饱和烃加氢而不使所述乙烯和丙烯加氢; (ii)通过分馏,将获得的烃混合物分开成第一塔粗塔顶物流和第一塔底物流,该塔顶物流含有未反应的氢、甲烷、乙烯、丙烯和C4和 C5化合物,该塔底物流主要含C6和更重的烃类以及一些C5、C4、C3 和C2的不饱和烃;和 (iii)运行所述第一塔,使得所述第一塔底物流保持低于200℃的温度; b.将所述第一塔粗塔顶物流分离成第一塔净塔顶物流和第一塔回流物流,并将所述第一塔回流物流引导返回所述第一塔中; c.将出自所述第一塔的所述第一塔底物流导入第二塔,此塔包括在低于所述第一压力的第二压力下运行的分馏塔,并将所述第一塔底物流分开成净塔底物流和第二塔粗塔顶物流,所述净塔底物流含C6 和更重的烃类和选定量的C5烃类,所述第二塔粗塔顶物流主要含另外的C6和更重的烃类,以及C5、C4、C3和C2烃类,且操作所述第二塔使得所述净塔底物流的温度维持低于200℃; d.将所述第二塔粗塔顶物流分开成第二塔净塔顶物流和第二塔回流物流,并将所述第二塔回流物流导回到所述第二塔中;和 e.将所述第二塔的净塔顶物流再循环到所述第一塔。 ..

    ..



    中国科技资讯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