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取代的2-硫代-3,5-二氰基-4-芳基-6-氨基吡啶及其应用
  • 4-嘧啶基-N-酰基-L-苯基丙氨酸类化合物
  • 丁炔二醇衍生物
  • 三聚氰胺的纯化方法
  • 氧亚氨基链烷酸衍生物的结晶及它们作为抗糖尿病药的用途
  • 苯并噁唑-均二苯代乙烯化合物的混合物的制备
  • (杂)芳基取代的杂环烯胺酮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其作为除草剂、杀螨剂和杀虫剂的应用
  • 锌荧光探针
  • 用羟基芪、新型芪衍生物及其类似物抗发炎、治疗牛皮癣和抑制蛋白质致活酶
  • 杂环衍生物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专利 >>专利推广

    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的氨基化反应制备5-(1-哌嗪基)-苯并呋喃-2-甲酰胺的方法<%=id%>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5-(1-哌嗪基)-苯并呋喃-2-甲酰胺的方法,其中作为中间步骤,使5-溴-水杨醛或其衍生物之一在过渡金属催化的氨基化反应中与R2-哌嗪反应,其中R2具有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含义。
    主权项
      权利要求书 1.制备5-(1-哌嗪基)苯并呋喃-2-甲酰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首先在单罐反应中使5-溴-水杨醛与通式I的化合物反应,且 随后与甲酰胺反应而得到5-L-苯并呋喃-2-甲酰胺(II),其中通式I 的结构式如下: L-CH2-COOR1 I 其中 L是Cl、Br、I或反应酯化的OH基;且 R1是带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苄基; 而在5-L-苯并呋喃-2-甲酰胺(II)中,L是Cl、Br、I或反应酯 化的OH基; 然后使(II)在过渡金属催化的氨基化反应中与R2-哌嗪反应,其 中R2是H或氨基保护基,从而得到通式III的化合物: 其中R2是H或氨基保护基; 且随后如果R2≠H,那么使R2裂解; 或 b)使通式IV的化合物在过渡金属催化的氨基化反应中与R2-哌嗪 反应而得到通式V的化合物,其中通式IV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2 其中 L是Cl、Br、I或反应酯化的OH基; R3是H或CH2R6; R4和R5彼此独立为OR7、OR8、SR7或SR8; R4和R5共同可选地为羰基、=S、=N-C(R7)2、=N-C(R8)2、=N-OH、=N-OR7、 =N-N[(R7)2]、=N-N[(R8)2]或-O-(CH2)n-O-; R6是CN、COOH、COOR7或CONH2; R7是带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 R8是不被取代或被R7、OR7、SR7或Hal单取代或二取代的苯基; n为2或3; 在R2-哌嗪中,R2是H或氨基保护基; 另外,通式V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 R2是H或氨基保护基; R3是H或CH2R6; R4和R5彼此独立为OR7、OR8、SR7或SR8; R4和R5共同可选地为羰基、=S、=N-C(R7)2、=N-C(R8)2、=N-OH、=N-OR7、 =N-N[(R7)2]、=N-N[(R8)2]或-O-(CH2)n-O-; R6是CN、COOH、COOR7或CONH2; 3 R7是带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 R8是不被取代或被R7、OR7、SR7或Hal单取代或二取代的苯基; n为2或3; 随后使通式V的化合物在单罐反应中首先与通式I的化合物反应且 接下来与甲酰胺反应而得到通式III的化合物,其中通式I的结构式如 下: L-CH2-COOR1 I 其中 L是Cl、Br、I或反应酯化的OH基;且 R1是带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或苄基; 其中通式III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其中R2是H或氨基保护基; 而随后如果R2≠H,那么使R2裂解; 或 c)使通式V的化合物与氯乙酰胺反应而得到通式III的化合物, 其中在通式V化合物中: R2是氨基保护基; R3是H或CH2R6; R4和R5彼此独立为OR7、OR8、SR7或SR8; R4和R5共同可选地为羰基、=S、=N-C(R7)2、=N-C(R8)2、=N-OH、=N-OR7、 =N-N[(R7)2]、=N-N[(R8)2]或-O-(CH2)n-O-; R6是CN、COOH、COOR7或CONH2; 4 R7是带有1-6个碳原子的烷基; R8是不被取代或被R7、OR7、SR7或Hal单取代或二取代的苯基; n为2或3; 在通式III中,R2是氨基保护基; 且随后使R2裂解; 和/或通过用酸处理而将5-(1-哌嗪基)苯并呋喃-2-甲酰胺转化成 其酸加成的盐之一。 5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