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含磺酸基的甲叉型膦酸的制备方法
  • 一种制备高纯度阿卡波糖的方法
  • 酶法制备不同聚合度低聚糖的调控方法
  • 一种利用化学氧化制备褐藻胶寡糖的方法
  • 1,2,5,6-二-0-异亚丙基呋喃葡萄糖的制取方法
  • 黄酮醇甙提取工艺
  • 取代茚基金属钛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一种吡虫啉的生产方法
  • 一种具有微型管状晶体结构的金属有机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从米糠和麸皮中提取植酸的制作技术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专利 >>专利推广

    固相合成仪<%=id%>

    各种链长,各种序列及各种修饰的寡聚核苷酸和多肽等固相的合成仪器。是由多通道液压加液系统、同步加液系统、瓶氩系统、信号传送系统、气流控制系统和真空系统构成。实现了高通量合成:可由96种提高到768种;高效率合成:每次合成时间可由原来的96种耗时15小时缩短到合成768种用时11小时;高合成率:每步连结反应的合成率可由99.5%上升到99.95%;高合格率:由90%上升到99.9%。
    主权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固相合成仪,其特征在于:由上箱体〔1〕、中箱体〔2〕和下箱体〔3〕构成: 1.1在上箱体上边缘设有支架〔4〕,沿支架用螺钉〔5〕固定上2-13个瓶口固定 器〔6〕, 1.2固定器由插管盘〔7〕、试剂瓶螺旋丝口和瓶口垫片〔8〕构成,插管盘上有24 个管孔〔9〕和1个进气管孔〔10〕,试剂瓶〔11〕挂在固定器的螺旋丝口上, 1.3试剂瓶下部放在托架〔12〕上,托架由软垫〔13〕,丝杆〔14〕、调节旋纽〔15〕和 底座〔16〕、手把〔17〕构成,用螺丝固定在上箱体上; 1.4在上箱体的支架上设有1组箱氩气体流量计〔18〕,用流量调节旋纽〔19〕调 节氩气在中箱体内的进气量; 1.5在上箱体的支架上设有1个瓶氩系统,由1个瓶氩输气腔〔20〕、2-13个输 气阀门〔21〕、微压计〔22〕和压力平衡管〔23〕,控制2-13个阀门出口压力 平衡; 1.6在上箱体中间设有1个多通道液压加液系统,由试剂瓶〔11〕通过管路〔24〕 与每根管路尾端针头〔25〕相连接,24×13根针头安装在挂板〔26〕上,所 有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27〕控制加试剂; 1.7在上箱体上设有合成观察窗〔28〕; 2.1在中箱体〔3〕外侧固定架〔29〕上设有计算机终端显示屏〔30〕,在中箱体中 部设有计算机键盘〔31〕和活动台面〔32〕; 2.2在中箱体内部设有托盘〔33〕,在托盘上用卡子〔34〕卡住合成板〔35〕,合成 板上放置2-8个合成盘〔36〕,加垫片〔37〕和压条〔38〕密闭,每个合成盘上 有8排12列孔〔39〕,每个孔上部呈圆柱形,下部呈圆锥形,尾部开口,过滤 片〔40〕放在圆锥上,每个合成盘与合成板之间留有空间,板下有真空及废 液抽出管路〔41〕; 2.3托盘安置在两根滑轨〔42〕上,移动平台底部中间步进电机〔43〕,带动移动 平台沿丝扛〔44〕前后移动; 2.4在托盘上还设有1个废液槽〔45〕,废液槽的近合成板侧设有1刮板〔46〕, 2 在加液前刮去针头上多余液滴; 2.5在中箱体内的箱体氩气浓度自动调节系统设有氩气进气管〔47〕和出气管 〔48〕,管路上有一排小气孔〔49〕,上箱体的流量计通过电磁阀〔50〕经进气 管路控制给中箱体内部提供氩气的流量; 2.6在中箱体设有1个门〔51〕,由2-6个门栓〔52〕固定; 3.1在下箱体〔3〕,柜门〔53〕内设有电脑主机〔54〕,控制PC机〔55〕给电磁阀 〔27〕发出命令和控制步进电机〔43〕驱动托盘〔33〕移动,还设有电源总开关 〔56〕和稳压器〔57〕; 3.2在下箱体内设有2-9个密闭废液箱〔58〕,每个废液箱下部都有1个阀门 〔59〕出口通入废液管〔60〕中,每个废液箱的顶部分别有通中箱体内合成 板、废液槽的废液管路〔41〕和接真空泵〔61〕的管路〔62〕; 3.3在下箱体内设有2-8个真空泵〔63〕,由1组电磁阀〔64〕控制液压系统的 压力,其余的控制真空泵的启动与关闭,真空表〔65〕可直接观察到真空度; 3.4在下箱体的柜门上设有散热风扇〔66〕,柜门有门把手〔67〕; 4.1控制信号系统的信号传送是由电脑的程序控制向PC机给电磁阀发出命 令,让针头定时加液电脑程序还控制步进电机驱动托盘移动; 4.2气流系统的箱用氩气通过流量计在电磁阀的控制下向中箱体内供给氩气; 瓶氩系统的瓶用氩气通过瓶氩腔向试剂瓶供给氩气; 4.3真空系统是由电磁阀控制真空泵开启和关闭,对合成板给负压,以抽出废 液。 上述零部件组成了多通道液压加液系统〔68〕、同步加液系统〔69〕、瓶氩系 统〔70〕、气流控制系统〔71〕、信号传送系统〔72〕和真空系统〔73〕。 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