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建立天然药物药理基因表达差异谱的方法并应用于药物筛选
  • 羊皮油鞣擦拭革及其制作方法
  • 倾翻式钢渣水淬处理方法
  • 一种高炉炉尘中未燃煤粉含量检测分析方法
  • 热风炉用组合式蓄热体
  • 一种生产普通取向硅钢的方法
  • 细胞测试体系及构建方法和用途
  • 工业化卵黄反应干燥培养基制备方法
  • 利用具有3至5外切酶活性的多聚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
  • 用于鉴定血液中病原菌的基因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专利 >>专利推广

    小方坯连铸轴承钢的生产方法<%=id%>

    一种小方坯连铸轴承钢生产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五步法工艺流程:(1)60吨以上的直流电炉使初炼钢液低磷化(a)输入能源熔化炉料(b)间歇流出氧化性炉渣及补充少量石灰(c)输入适量氧气;(2)钢包精炼炉使精炼钢液低氧、低硫和低钛化(a)盛钢包耐材Al2O3-MgO-C砖,渣线MgO-C砖(b)电炉出钢时,钢包内添加特殊渣料、合金、增碳剂和脱氧剂(c)通入交流电(d)底吹氩(e)钢液温度1500~1630℃(f)50min;(3)真空炉处理精炼钢液,降低氢、氧、钛、硫含量:真空度小于140Pa、30min、底吹氩0.15Mpa;(4)钢液浇进(2吨钢液/min)15吨中间包;(5)连铸(a)中间包钢水过热30℃(b)拉速2m/min(c)二冷强度0.8L/kg;(d)特殊的结晶器电磁搅拌制度。实施本发明专利,140方轴承钢连铸坯轧出的∮50mm成品材(压缩比10)接触疲劳寿命L10=4.2、L50=12.2,分别是模铸材的1.9、1.3倍,满足轴承厂家要求。
    主权项
      权利要求书 1、小方坯连铸轴承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60吨以上的直流电炉 初炼(EBT出钢,添加精炼渣料、各种必需的铁合金、增碳剂 和铝脱氧剂)—→相应吨位的钢包炉精炼(底吹氩)—→相应 吨位的真空炉脱气—→钢包浇注—→中间包连铸轴承钢小方坯 的五步法冶炼工艺流程: 第一步,在直流电炉中进行初炼钢液的低磷化,将钢中的 残余磷含量降至0.015%以下:(1)在60吨以上的直流电炉中通 入直流电流和输入氧气,使装入的炉料熔化变成1560~1650℃ 温度范围内的钢液;(2)间歇流出氧化性炉渣(例如,CaO≥20%; FeO≥30%;SiO2≥7%;MnO≤10%;MgO≤10%)及补充不大于8公斤 /吨钢的石灰;(3)向钢液中输入20~40立方米/吨钢的氧气; 第二步,在交流式钢包精炼炉(容量与直流电炉相匹配) 上,进行精炼钢液的低氧、低硫和低钛化,使精炼钢液的氧含 量、硫含量、钛含量降到10×10-6、0.010%、50×10-6以下:(1) 盛接钢液的钢包耐火材料是Al2O3-MgO-C砖,渣线为MgO-C砖; (2)在直流电炉出钢的同时,在盛接钢液的钢包内,添加特殊 渣料、合金、5~10公斤焦碳(含碳量在80%以上)/吨钢的增 碳剂和1~3公斤/吨钢的纯铝脱氧剂;(3)通入电压在240伏 以下、电流在20000~35000安倍之间的交流电流;(4)钢包底 部吹入氩气,底吹氩强度分别控制在0.2~0.3Mpa;(5)钢液温 度控制在1500~1630℃;(6)精炼钢液冶炼时间在40~60分钟 之内; 第三步,在真空炉(容量与直流电炉相匹配)上,对精炼 钢液进行真空处理,将钢中氢含量降至1×10-6以下,使钢中的 钛含量、硫含量、氧含量分别不大于50×10-6、0.010%、10×10-6: 真空度小于140Pa、真空时间为20~35分钟、钢包底部吹入氩 2 气,吹氩强度为0.1~0.2MPa; 第四步,将钢包内的钢液浇进盛钢量大于10吨的T型中间 包,T型中间包中使用前完全清理、内表面为耐火涂层且不得有 裂缝;浇铸速度为1.5~2.5吨钢液/分钟; 第五步,中间包连铸轴承钢小方坯,通过引锭杆头使中间 包内的钢液进入有规则振动的结晶器内,在结晶器电磁搅拌器 的搅拌、二冷段的冷却水的冷却、二冷段末端的电磁搅拌器的 搅拌下,逐渐凝固成轴承钢连铸小方坯:中间包内的钢水的过 热度控制在20-40℃内;连铸拉速控制在1.9-2.5m/min;二冷 强度控制在0.5-0.9L/kg;电磁搅拌制度是单向旋转的结晶器电 磁搅拌+双向旋转(时间间隔为正向5-10秒-反向5-10秒-正向 5-10秒-反向5-10秒……)的凝固末端电磁搅拌。 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