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白虎城池重现排水系统世界领先
  • 考古家:隋代豪华皇陵现身潼关
  • 失传600年的古代计时器碑漏重现
  • 发现长江下游最早石器时代文化
  • 雄熊猫会屁股朝天倒立撒尿(图)
  • 鲨鱼之死全部过程实拍(组图)
  • 鹿和小兔之间的爱情故事(组图)
  • 雄狮伸出巨爪抱住恩人深吻(图)
  • 冰凉海水下面隐藏的神秘世界
  • 周口店意外发现兔骨饰品的化石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动物百态

    白鱀豚,因为人类而走向消亡<%=id%>

    白鱀豚


      
    白鱀豚


      6国专家39天搜索失望而归,白鱀豚,因人类走向消亡,“如果长江容不下它,也很难支撑我们的生活”。

      北京麋鹿保护中心的“世界灭绝动物墓地”里,或许又要增加两个名字———白鱀豚、华南虎。

      尽管人们不愿承认这两个中国特有物种的消失,但必须面对现实:当某个种群的数量少于“50”时,它们难以繁衍后代。而大规模的科考和搜寻证明,种群不复存在。

      它们曾自由生活了上千万年,逐步演变为所在环境里的王者,并一度被人视做图腾。但在近几十年里,在人类奏响的“高峡出平湖”的凯歌中,被一步步逼入绝境。

      或许有人称: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克隆”灭绝的动物———包括恐龙。那么你是否想到:当地球环境恶化到无法生存时,谁来“克隆”人类?

      6国权威联手搜寻

      7年了,没有人在长江中看到它的影子。所以,这次考察被认为是保护它的最后机会。

      2006年11月初,由中、美、日等6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从武汉出发了。他们乘着两艘大型考察船,在长江中下游往返3400公里,为期39天,以确定这个物种的处境。

      这个物种比大熊猫更珍贵,它在长江水域生活了2500万年,国际上称之为“旗舰种”。在渔民眼中,它是可以呼风唤雨的女神。2000多年前,古人给它起了“?”的名字;晋朝学者则将“?”和鱼区别开来。而在《聊斋志异》中,它变成了女子“白秋练”,演绎出一场经典爱情。

      它就是科考队的目标——白鱀豚。

      江风萧瑟,人们的心中浮动着希望。参与者都是国际顶尖级鲸豚类研究人员,比如长着大胡子的美国人罗伯特·皮特曼博士,曾在野外见过70多种鲸豚类动物;英国动物学家沙米尔,具有超人的野外观察能力;日本著名动物声学专家赤松友成还带来了两套“水听器”,可以保证方圆300米内白鱀豚的声音毫无遗漏。

      计划进行了最周全的设计。2006年3月,还作过半个月预备考察。“我们借助两种方法——望远镜目视观察、声纳系统监测。这和1997年普查是完全不同的。”考察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副所长王丁博士说。观察员都经过严格的训练,这将大大提高观测的准确性。而在11月,长江处于枯水期,能提高监测的精确度。

      最近一次白鱀豚考察也是在11月。在中国农业部的组织下,从1997年开始,连续3年大规模地搜寻。共调动船只53艘,组织考察员300多名,地毯式的搜索覆盖了长江口至湖北宜昌,还包括鄱阳湖、洞庭湖。1997年共观察到13头白鱀豚;1998年和1999年,分别是4头和4头。

      此后,野生白鱀豚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