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珊瑚,让沧海变桑田
  • 深海生物现象
  • 两足直立行走的章鱼
  • 怎样认识可燃冰
  • 王曙光:我国海洋资源开发秩序仍待规范
  • 中国海海洋生物知多少
  • 顶盔戴甲的节肢动物
  • 混浊之海──黄海
  • 纳米比亚鱼类集体*之谜
  • 海洋上的坟地——马尾藻海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海洋世界

    海水温度影响沙丁鱼群盛衰<%=id%>

    沙丁鱼数量总是呈现出多与少的交替循环,周期大约为20至30年。日本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显示,海水温度可能是影响沙丁鱼数量波动的关键因素。

      据《读卖新闻》3日报道,日本渔业研究机构下属研究人员在2日举行的日本渔业科学学会会议上报告说,他们的研究发现,16摄氏度是沙丁鱼生长的最佳温度。水温如果显著上升,沙丁鱼数量则会明显下降。

      科学家早就发现,沙丁鱼数量与另外一种鱼类——凤尾鱼息息相关。这两种鱼生长过程类似,二者数量却呈现出“跷跷板效应”,即沙丁鱼数量丰富时,凤尾鱼数量就会缩减,反之亦然。这是海洋生物学研究领域一个难解的谜团。

      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跷跷板效应”的产生可能与海水温度有关。研究人员对1990至2004年间在北大西洋海域捕捞到的2807条小沙丁鱼和凤尾鱼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发现,小沙丁鱼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6摄氏度,而小凤尾鱼为22摄氏度。另外一项针对50年来产卵区海水温度和捕捞量数据的分析显示,当海水温度降至16摄氏度左右时,沙丁鱼数量上升,凤尾鱼数量下降,而当温度升至22摄氏度时,情况则正好相反。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