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宝石鲈--珍稀淡水鱼
  • 能颜善变属章鱼
  • 全身是眼的海生动物
  • 貌似戈壁的砂砾质海岸
  • 半岛环抱的内海——渤海
  • 海洋里的兔子
  • 隐藏在冰川之下的生命
  • 令人困惑的深海沉积
  • 无鳍巨鲨称霸台北海洋馆
  • 壮观的夜鱼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海洋世界

    海洋动物新奇观<%=id%>

    听过“四眼田鸡”,没听过“四眼田鱼”吧?南美洲有一种鱼,有四只眼,上看飞虫,下现浮游,都逃不过它的眼。类似这种奇特的鱼类,还有许多深藏海底,有待我们去认识。

      一眼两用的四眼鱼:这种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河流里的小鱼,眼睛看起来像有四只。它警觉性极高,两只眼用于水面,两只眼用于水中。上部眼睛露出水面观察空中的昆虫,迅速跃出水面捕捉;下半部眼看水面下,光线透过卵型的水晶体射到眼内,一旦发现食饵,便奋力追捕,十分特别。

      能够变换声调的黄花鱼:黄花鱼能够变换各种声调,有时像打鼓,有时像猫叫,心清好时也会“吹口哨”。鱼类声学家指出,鱼类不需要丰富的语言体系,因为鱼类属低等动物,生活内容单调,只要一些特定的语言就能满足所需。在不同的条件下,鱼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来传递自己的资讯,例如,大黄花鱼产卵前会发出“吱吱”叫声,呼唤异性前来汇聚保护,产卵时它们会“呜呜”又“哼哼”地鸣叫,好似很痛苦,待产完卵后,它们就像母鸡下蛋那样“咯咯”欢唱,大黄花鱼发出的声音,常常吵得渔民夜间不得人睡。

      形似植物的海鞘:海鞘形状很像植物,分布在世界各大海洋中,从潮汐到几千米以下的深海都有。它的体外被一层类似植物纤维素包裹着,身体可以一动也不动,这是动物界独一无二的一种现象。除非你用手指触动它,才会惊觉原来它是动物。

      水下建洞房的二棘刺鱼:二棘刺鱼以鸟类建巢方式而被称为的水下建筑师。筑巢时,雄鱼先在海底的泥沙里用嘴挖一个浅槽,用收集的各种水生植物的叶子等堆积在槽沟上方,并分泌黏滚,把碎片胶结在一起形成洞房。洞房完成后,便开始追逐雌鱼,跳着“之”字形舞蹈,把雌鱼引起洞房。

      右撇子海象:人因为有右撇子及左撇子的分别,生活模式随之有别。但左撇子、右撇子并不是人类的专利,动物世界里也有左右撇的分别。

      在《新科学家》杂志上报导,来自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的科学家,对北极地区的海象群跟踪研究后意外地发现,海象这种哺乳动物与人类相似,也是“右撇子”居多。在格陵兰岛海域,海象有时会潜入水下一百英尺处觅食蛤蜊肉。这些蛤蜊一般生活在深处的泥水中,海象会像小猪般用鼻口部位在软泥中搜寻目标,还不时地吹走泥水。

      特别的是,海象有时也会借助鳍肢刨挖软泥,且百分之八九十的时候都是右鳍肢,这与人类习惯使用右手的比例相同。这一发现如果得到正式确认,对于研究生命进化等意义重大。如果海象被确认是“右撇子”,那么左右手使用习惯差异,就不仅仅是人类所独有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