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活化石——文昌鱼
  • 海洋人参--鱼鳔
  • 狰狞而丑陋的爬虫——鳄鱼
  • 世界主要的海峡都在哪?
  • 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 未来能源是睡在海底的冰块
  • 海獭皮毛贵 命系贪婪人
  • 你知道海洋农业吗?
  • 海洋灾害有哪几种
  • 21世纪海洋矿产开发前景无限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海洋世界

    古海洋中的霸主——鱼龙<%=id%>

    在我国古代美丽的神话中,大海里住着龙的家庭。美猴王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来了镇海之宝——金箍棒做武器。但龙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人们想象中的一种动物。可是,在地球上的中生代时期(距今2亿年到7000万年前),当形形色色的恐龙统治着陆地时,在温暖广阔的海洋里,却真的生活着一些叫鱼龙、蛇颈龙、沧龙、幻龙和盾齿龙的巨大的爬行动物,它们是那时海洋的统治者。它们都不是真正的恐龙,只因为它们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又都是爬行动物,人们就给它们起了这样的名字。它们只能算是恐龙的远房亲戚吧。
      一、远古海洋中的鱼龙
    人们发现在距今2.3亿年前的远古海洋里,就开始有鱼龙了。在盛产茅台名酒的我国贵州省茅台地区,就发现了这种原始的鱼龙——混鱼龙。它头长、脖子短,身体像现在的海豚。它们的四肢已变成善于游泳的鳍脚。鱼龙是以海洋中的鱼类、蚌类或其他脊椎动物为食的。混鱼龙是整个鱼龙家族中最小的一类,体长不到1米,最长的也只有2米多。
      从广阔的海洋里钻出一个尖尖的长鼻子的动物,它长得其实也是一种爬行动物,是一种在水中生活的爬行动物,就像现代的哺乳动物——鲸鱼在水中生活一样。这种动物的名字叫鱼蜥,或者叫“鱼龙”。你看,它的四肢适应水中游泳的生活已经变成非常结实的鳍状,而且尾巴也变得像鱼尾巴一样了。鱼龙的身体是流线型的,像鱼一样,但它不是鱼,因为它不是用鳃呼吸,而是像当时陆地上的爬行动物一样,用肺呼吸空气。而且鱼龙出不像鱼那样在水中产卵。相反,鱼龙妈妈把卵留在自己的身体里,这样就可以安全地把卵孵化出来。它们的孩子出世后,终身都生活在海洋里。它们在大海中过得非常自在,有些鱼龙可以长到13米多。
      当时的古代海洋中,还有一种爬行动物,叫地龙。这个很不合适的名字是早年古生物学家起的,意思是“陆地上的蜥蜴”。有些人也把它们叫做“海洋鳄鱼”。你们可能已经从这些绰号上知道它长得一定很像现代鳄鱼了吧。但是除了它的鳄鱼状的身子外,它的四条脚却已变成桨状的鳍,加上那条大尾巴,使它可以在水中随意游来游去。这种水中爬行动物也和色龙一样,除了在岸上产卵外,一般都终身生活在海洋中。
      那时的海洋里还生活着一类短头鱼龙,它的头短而粗,嘴里长着几排像钮扣似的牙,原来它是生活在海底靠吃软体动物为生的鱼龙。它用那钮扣般的牙齿,“咔吧”一下子就压碎了软体动物的壳,把里面鲜嫩的肉一口吞到肚子里。短头鱼龙头虽然小,但个头却不小,它的四肢比同时代的其他鱼龙都要长很多。有的短头鱼龙能长到10-14米,比起混鱼龙来,它可是“彪形大汉”了。
      鱼龙大家族中最常见的就是生活在1.5亿年前的真鱼龙了,我们常说的典型的鱼龙就指的是它。它的身体为流线型,皮肤*,很适于在水中游泳。它长长的脑袋,鼻孔长在头上方,嘴里长满了又尖又大的牙,最多可达200个。鱼龙有两只大眼睛,还长着一种叫巩膜环的保护眼睛的结构,这说明鱼龙的视力很强。它的听力也比其他爬行动物好。难怪有人夸它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海中霸王呢!鱼龙是怎样在大海中遨游的呢?是像鱼,还是像海豚?科学家告诉我们,它游起来更像现代的企鹅。几年前,在英国的一个博物馆地下的采石场里,发现了一些鱼龙化石,有脖子、前肢和尾巴。经过仔细的研究,发现鱼龙是用前肢作“定向舵”,用大尾巴作推动器。如果它想缓慢游动时,就用两个前肢划水,如果要快速前进时,就使劲地摇动大尾巴,像箭一样,划过水面,飞驰而去。
      啊,一个小脑袋露出了海面,紧接着是一个细长的脖子,它游向了岸边,爬上了岩石。它的身子又扁又平,四只像海豹一样的鳍脚又宽又有力,就是凭着它们,它爬上了岸边的岩石。这个怪模样的家伙是谁?它是海洋里的又一个霸王——蛇颈龙。一个科学家形容它就像“一条大蛇穿在一只乌龟身体内”。它可是一个凶残的肉食者,不仅能吃鱼类,有时还能捉住俯冲到海面捕食的翼龙呢!蛇颈龙在地球上一直生活了1.1亿多年。世界各个海洋和大湖里都留下了它们的身影。它们和最后一批恐龙一起在距今6000万年的时候绝灭了。
      二、鱼龙化石发现记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农民在牧场的岩石中看到了一些很像巨大的动物脚印的东西,他立即找来了一位科学家。这个科学家看了一会儿对这个农民说,这是个大家伙,这种史前大动物肯定是用两个后肢行走的。它的脚很像鸭子的蹼。后来才知道它是一只鸭嘴龙。科学家还发现这个大家伙可以很容易地走过软泥地,也许这个地方曾经是海滩,因为在脚印附近是一个小沙蟹的化石。
      还有一次,一个新英格兰农民也发现了一些奇怪的脚印印模,这些印模巳经石化了。但当时还没有一个人听说过恐龙,所以无法给这些又大又奇怪的脚印起名字。
      后来,过了几十年后,第一具恐龙骨架被发现以后,人们才把这些奇怪的脚印与恐龙联系在一起。
      发现第一具“龙”骨架的是英国的一个12岁的小女孩玛丽。这个漂亮的小姑娘的家住在海边。小玛丽常帮助父亲到海边的岩石中去收集海贝化石,他们在游客聚居区以卖化石为生。1811年的一天,玛丽在岩石中发现了一个奇怪动物的骨骼,它像是一只曾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古代爬行动物的化石。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证实了这件化石确实是一种海生爬行动物的遗骸。它死后骨头被泥沙埋在海底,变成了岩石中的化石。不知过了多少百万年,海底的岩石被抬升了很多米,露出了水面,在日晒雨淋的风化作用下,一部分岩石破碎了,形成了今天海边的峭壁。而这个古代海洋中的爬行动物骨架恰好是在这个峭壁的表面,结果被幸运的玛丽发现了。后来当科学家们把这些骨骼化石拼在一起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一只已经绝灭2亿年的鱼龙化石。
      玛丽发现的这个化石叫什么呢?当时科学家们都用拉丁文或希腊文给动植物起名字。因此,这个化石也不例外,给它起了个“Ichth-ysaurus”的名字,“Ichthys”在希腊语中是“鱼”的意思,而“Saurus”是希腊文的“蜥蜴”。所以早期的古生物学家把它翻译成“鱼蜥”。后来才被改叫鱼龙的。
      玛丽因此出名了。她很激动,决心再发现一些重要的化石,经过几年的努力,她果然又发现了另一种在天上飞的爬行动物——翼龙的骨骼化石。她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古生物化石发现者。要是在现在,她肯定能拿诺贝尔奖。
      时过不久,一个英国妇女曼特尔夫人又在岩石中发现了一些特别大的牙齿。他们认为那颗牙齿很像一种叫像鬣蜥的牙齿。他们给这只远古时代的爬行动物起了个禽龙的名字。后来他们又发现了许多禽龙化石。当一只完整的禽龙骨架被发掘出来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除了牙齿外,这只禽龙与原来比较过的像鬣蜥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随着越来越多的巨大爬行动物被发现,一个科学家认为,必须给所有这些大怪物起个名字。他决定用dinosaurs来统称它们,意思是“恐怖的蜥蜴”。后来古生物学家又把它改为更确切的名字,叫恐龙。
      三、鱼龙“公墓”里的新发现
    绝大多数爬行动物都是卵生的,就是说它们大多靠生蛋繁殖后代。一般的爬行动物都把蛋下到砂子里或自己的窝里,而鱼龙却不同,它们不能在水下产卵,也无法爬到陆地上产蛋。那么,它们又是怎样生殖的呢?140多年前,人们在岩石中发现一具十分完整的巨鱼龙化石。奇怪的是,大鱼龙的肚子里还有一条长得非常相似的微小鱼龙。那时,一些人认为是大鱼龙吞食了小鱼龙,后来,科学家们在德国的霍耳茨马登附近发现了300多条鱼龙的骨骼化石,除了数量众多的鱼龙骨骼和皮肤化石外,还意外地找到了一些腹中带有幼体鱼龙的雌性鱼龙骨架化石,这样的骨骼标本共有20多具。
      鱼龙“公墓”里发现的所有成年雌性鱼龙的体腔中几乎都有小鱼龙。甚至在一种名叫四裂狭鳍龙的雌龙腹腔中找到4条小鱼龙。其中有3条在体腔内,1条刚要出世。它的身子在体外,面头却在妈妈的肚子里。大自然的石化作用将鱼龙的生殖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通过对这些标本的研究,科学家的认定,小鱼龙出生的时候并不是很快地离开母体的身体,在分娩时,小鱼龙的尾巴首先渐渐地由母体伸出,但整个身体并不出来,一直到小鱼龙已经刻意使用尾鳍和鳍脚的时候为止。快生下来的小鱼龙个头较大,一条3米长的雌鱼龙所生的孩子可达0.5-0,7米。1988年,瑞士的一位古生物学家在阿尔卑斯山上发现许多的龙化石。2亿多年前,那里还是一片温暖的海洋,长得有点像海豚的幻龙正自在地遨游。现在,很多人都在推测鱼龙这样的海洋爬行动物可能与其他动物不一样,是一种“卵胎生”的动物,这一特征在当时是很进步的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