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南极磷虾
  • 水滴中的生命
  • 蓝色牧场—海洋农牧化
  • 全球海洋合作的时代
  • 日本海
  • 德雷克海峡
  • 海水综合利用
  • 左海海底世界昨举行大型海洋动物集体婚礼
  • 日本使用海藻制作养鱼饲料
  • 深层海水将成为新资源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海洋世界

    五光十色的软体动物<%=id%>

    海洋中的软体动物,俗称海贝。海贝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布极广,寒、温、热三个海域,上、中、下三层水深,都有它们的踪迹。尽管海贝的形状各不相同,色彩各异,生活习惯不一,但总的来说,它们的共性是身体柔软不分节,由头、足、内脏、外套膜和贝壳五部分组成。

      由于海贝与人们生活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所以大家对它并不陌生。例如,形如扇面的扇贝;壳面有虎纹样斑点而得名的虎斑宝贝。素有“贝王”之称的砗磲贝;世上稀有之宝玛瑙贝;洁白如玉兰的白玉贝;雪白似银的日月贝;还有珍珠母贝和珠耳贝、贻贝、沙蛤、花蛤、西施舌、蚶、蛎、米螺、角螺、伞螺等等,不下十余万种。光听这些别致的名字,你就知道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海贝有多么漂亮。 

    红 螺
      红螺有两种,一种个体较大,产于南、北各地沿海,叫作红螺;一种个体较小,只产于南方沿海,叫作皱红螺。它们都是在浅海泥沙滩上生活的种类。它们的肉,特别是足部的肌肉肥厚,同鲍鱼一样,也是很好的海产食品。 

      红螺的贝壳呈球状,壳质坚厚,表面生有肋纹及棘突。壳口内面很光滑,呈橘红色,所以便获得了红螺的名称。 

      红螺除了肉可以食用以外,贝壳也很有用。贝雕厂用它制作的烟具或其他小工艺品很受人们的欢迎。初来海边的人们很喜欢找几个红螺贝壳作纪念品。

      与红螺相近的许多螺类,通称骨膘,它们的贝壳长得稀奇古怪:有的前沟特别长,像个伸长的鸟嘴;有的贝壳表面长着许多瘤状突起;有的长有长棘或刺,真是奇形怪状无所不有。它们的贝壳虽然没有宝贝、芋螺等的鲜艳多彩,但也是人们很喜欢收藏的种类。

    夜光蝾螺
      夜光蝾螺属于腹足纲中的软体动物,肉可食用,壳可做贝雕,分布在我国的西沙群岛、海南岛、台湾岛等地的潮下带。

    砗 磲
      砗磲也叫车渠,是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类大型海产双壳类。世界上报道的只有6种,都生活在热带海域的珊瑚礁环境中。我国的台湾、海南、西沙群岛及其他南海岛屿也有这类动物分布。它们的贝壳大而厚,壳面很粗糙,具有隆起的放射肋纹和肋间沟,有的种类肋上长有粗大的鳞片。 

      在海里生活的砗磲,当潮水涨满把它淹没时,便张开贝壳,伸出肥厚的外套膜边缘进行活动。它们的外套膜极为绚丽多彩,不仅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常有各色的花纹。

      砗磲也和其他双壳类一样,也是靠通过流经体内的海水把食物带进来的。但砗磲不光靠这种方式摄食,它们还有在自己的组织里种植食物的本领。它们同一种单细胞藻类——虫黄藻共生,并以这种藻类作补充食物,特殊情况下,虫黄藻也可以成为砗磲的主要食物。 

      砗磲和虫黄藻有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对彼此都有利。虫黄藻可以借砗磲外套膜提供的方便条件,如空间、光线和代谢产物中的磷、氮和二氧化碳,充分进行繁殖;砗磲则可以利用虫黄藻作食物。砗磲之所以长得如此巨大,就是因为它可以从两方面获得食物的缘故。

      砗磲是双壳类中最大的种类,最大的壳长可达1.8米,重量可达500公斤。一扇贝壳便可以供给婴儿做洗澡盆使用。砗磲的贝壳可以制做各种用具,肉可以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