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朊毒体(Prion)
  • 银合欢毒性及脱毒利用研究获部级二等奖
  • 许景峰等首次揭示药物透皮吸收行为的药剂学规律
  • 我国科学家攻克大麦黄花叶病
  • 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 我国成功克隆大熊猫早期胚胎
  • 马传贫病驴白细胞弱毒疫苗
  • 自主计算(Autonomic Computing)
  • 综合性安全(Comprehensive Security,或非传统安全)
  • 总部经济(Headquarters Economy)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我国人类后基因组研究的上、中、下游合作战略初探<%=id%>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基因组和基因组后研究概况和存在的问题:(1)基因克隆和大规模测序已取得重要成果,但尚不具备全面大规模测序的经济实力,切忌一轰而上;(2)生物信息学急需懂计算机的分子生物学家和懂分子生物学的计算机学家;(3)基因功能研究在我国处于滞后状态,应加大投入,加强合作;(4)由于基因功能研究的滞后,基因开发研究尚难以排上日程。本文还提出了基因功能研究和开发的技术策略,认为应该从cDNA到功能到生物技术药物。文章最后提出了我国后基因组研究上、中、下游合作战略为:上游研究要协同合作、中试研究要加强、充分发挥企业家和金融家在我国后基因组研究的重要作用。
        1我国基因组和基因组后研究概况和存在问题:(1)基因克隆和大规模测序: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一些大规模基因克隆和测序的中心,并且引进企业的资金和管理,我国尚不具备全面大规模测序的经济实力,切忌一轰而上,重复性搞大规模测序。(2)生物信息学:在我国,由于教育体制的缺陷,缺乏交叉学科的人才,而生物信息学的关键正是需要交叉学科的人材,特别是需要有懂计算机的分子生物学家和懂分子生物学的计算机学家。目前,应加强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生物信息学实验室的合作,包括联合培养研究生,希望能培养出一批生物和信息双学位的人材。(3)基因功能研究:在人类后基因组计划中必然应该将基因功能研究列作重点,加大投入,加强合作,真正发现我国自己的重要功能基因。目前,我国的基因功能研究处在滞后状态,虽然已经克隆化了数百个全长cDNA,但其中真正了解功能的基因寥寥无几。(4)基因开发研究:目前,我们的基因开发研究由于功能研究的滞后,尚难以排在议事日程上。因而,当务之急是尽快加强基因功能研究,寻找一批有开发苗头的基因,组织生物技术的上、中、下游合作,协同作战,希望能够开发出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组药物或产品。
        2.基因功能研究和开发的技术策略:根据我国的国情,基因功能研究和开发的主要的策略还是从cDNA到功能到生物技术药物。
        3.我国后基因组研究上、中、下游合作战略:(1)上游研究的协同合作:由于在基因功能研究中涉及多种不同的学科专业,因而必须树立大科学观念,加强专业分工,加强不同领域实验室的合作研究,重点深入研究我国自主发现的重要功能基因。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确定各个实验室的成果贡献和权益分享。(2)加强我国的生物技术中试研究:我国的生物技术中试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人类后基因组计划实施中,应重视建立专业化的中试基地和生物技术孵化器,克服中试环节的瓶颈效应,加快成果转化速度。(3)企业家和金融家在我国后基因组研究的重要作用:我国的企业对生物技术研究和开发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一些企业开始介入人类基因组和后基因组计划,金融界也已经开始对这一领域产生兴趣。对于企业家和金融家来说,应充分认识到生物技术产业和人类基因组后研究的风险、周期、难度,不能急功近利,但人类后基因组计划是含有巨大商机的计划,是摆脱我国目前生物医药产业重复仿制弊病的唯一途径,加入到基因组后研究将是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腾飞的一次稍纵即逝的机遇。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