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遗传学要取得突破计算的改进是关键
  • 21世纪生命科学展望
  • 美国将实施临床蛋白质组学计划
  • 我国科学家在大鼠附睾中首次发现抗菌肽基因
  • 小鼠脑细胞换个样
  • 《新科学家》发出警告--转基因病毒有巨大危险
  • 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固氮源
  • 我国首次公布人类组织器官原位再生复制图谱
  • 中国科学家发现人脑记忆处女地--舒氏区
  • X染色体静默研究新发现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我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id%>


        我国科学家在生殖系统基因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从大鼠附睾头部上皮细胞中成功地克隆到一个特异表达的新基因,并观察到这个基因所编码的多肽具有抗菌功能,并可能与生育有关。
        这是国际科技界第一个在附睾中发现的天然抗菌肽新基因,有望发展成为特异性治疗男性附睾炎的新型药物,从而减少男性不孕症的发生,同时也有可能成为一种用于男性的新型避孕药物。有人估计,如果这种药物能开发成功并用于人类的话,人类的生育将会发生革命性变化。
        2001年3月出版的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美国的《科学》杂志,以《在大鼠生殖系统中的一个抗菌肽基因》为题,发表了我国科学家的这一重大成果。
        这一成果,是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永莲和香港中文大学陈小章研究组合作获得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发现这个新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框架与天然抗菌肽β-防卫素家族极为相似,它只在附睾头部中央区段的上皮细胞中表达,在生育期其表达最高,年老后表达下降,因此可能与生育有关。
        研究人员利用培养的附睾上皮细胞观察到,这个新基因产物具有杀菌能力,并受附睾炎诱导。这表明他们发现了附睾中的第一个天然抗菌肽,为研究附寒自身的防卫系统开辟了道路。
        附睾是一根连接罩丸和输精管的弯曲的细长管道,每一段上的细胞表达不同的基因,产生不同的基因产物,分泌出种类不同的蛋白质及免疫抑制分子。刚进入附寒的精子细胞是由睾丸中的精祖细胞经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形态学变化后形成的分(匕完全的精子,但并未成熟。它在通过附睾时,其表面蛋白的成分得到部分改变或者部分修饰而被激活或抑制,从而逐步获得成熟的功能。附睾这种特性,使得科学家们可通过对特异基因的研究,找到开启、关闭特异基因表达的“钥匙”,为开发一些阻断或促进精子成熟的基因药物提供新的设计思路,人类因此可通过控制精子的成熟来实现计划生声和治疗男性不孕症。
        有关专家认为,这一新基因的发现,是我国科学家继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人工合成酵母转移核糖核酸和赡蜍卵母细胞人工单性生殖等研究成功之后的又一大源创性成果,表明我国的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为人类作出了新的杰出贡献。
        张永莲研究员对记者说,目前与精子成熟相关的功能基因研究,是一块“处女地”,各国科学家正争先抢占。由于附睾管腔程序化微环境的变化是一组基因程序性表达产物协同作用的结果,这项造福人类生殖健康的研究需要多学科专家携手推进。为早日获得我国自主的知识产权,为生育调节药物设计奠定基础,目前,一个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各研究所有关科学家为基础力量、联合国内其他专家的研究协作网正在形成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