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建立了肿瘤向淋巴系统转移力高的细胞株
  • 美研究人员发现可用于光通信的海星透镜
  •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记忆基因
  •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提前完成
  • 亚马孙热带雨林发现原始人骨骼
  • 口服蛋白药物和裸DNA介导基因治疗技术
  • 加发现治疗恶性脑瘤病毒
  • 美建立世界第一家骨髓瘤研究机构
  • 雪松针叶化学物质可提高动物记忆力
  • 俄发现部分动物细胞能兼职合成激素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中国野生大豆的生物学研究及其应用的探讨<%=id%>


        中国拥有野生大豆(Glycine soja)种质资源5000余份,约占世界总数的90%,数量之大,类型之丰富,为研究大豆的各国同行所瞩目。研究证明,中国野生大豆中蕴藏着高蛋白、高适应性等潜在优势,极待深入研究与开发。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徐豹、庄炳昌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9091303)资助下,对中国野生大豆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进行了野外生长条件下野生大豆群落部分(西藏)研究,包括中国野生大豆的起源、进化及不同进化型大豆多学科的平行比较与综合分析、不同生态区对野生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等,在理论上提出野生大豆一系列新的光温生态规律,做出了世界野生大豆生态区划;通过生物化学手段对我国野生大豆研究分析,明确了野生大豆的蛋白质组分,脂肪酸组成特点及其地理分布,提出了大豆进化的新模式和可能的起源地;在利用野生大豆拓宽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研究中,发现了一批优质和特异种质,如含蛋白质>75%的、含硫氨基酸>3g/16gN的、高抗蚜与花叶病毒病的、高耐盐的、单株荚数>2500个的等种质材料共29份,并通过野生与栽培大豆种间杂交获得大豆核-质互作不育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本项研究成果不仅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为大豆品质、抗性、杂交优势的利用提供了新的基因源。该项研究获1994年度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