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建立了肿瘤向淋巴系统转移力高的细胞株
  • 中国野生大豆的生物学研究及其应用的探讨
  • 一个异常的DNA限制-修饰系统
  • 抗虫基因在杨树上转化成功
  • 亚马孙热带雨林发现原始人骨骼
  • 口服蛋白药物和裸DNA介导基因治疗技术
  • 加发现治疗恶性脑瘤病毒
  • 美建立世界第一家骨髓瘤研究机构
  • 雪松针叶化学物质可提高动物记忆力
  • 俄发现部分动物细胞能兼职合成激素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动物 >>生命科学

    全国小麦生态生理特征、生态类型及生态区划<%=id%>


        中国农业科学院金善宝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8270121,38670236),经过48个单位146人的努力,使用不同基因型的65个小麦品种在全国各地经纬度和海拔皆不相同的42个试验点,进行了多年度异地周年分期播种试验,也进行了控制条件下的室内试验。对于品种生态型的研究,建立了从春性逐渐减弱至冬性逐渐增强、连续变异的小麦品种生态型分类体系。研究表明,云贵高原是四季种植春型小麦品种的生态区,强冬性品种可在华南抽穗,结合全国大量田间试验的资料和数据,提出了低温不是小麦的唯一春化条件;对于参试品种的抽穗,日长一般不是限制因子;日长反应不仅仅发生在春化反应之后,没有“先温后光”的严格顺序,不存在独立的“光照阶段”;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出现“温光叠加”和“温光互补”等作用。小麦主茎遗传叶数为6片,其余均为“生态可变叶”数,这依品种类型及环境和生态条件有一定变化规律。穗分化的伸长期出现体现了积温效应,二棱期的出现标志着春化反应已经完成。生态环境引起的小麦数量性状差异大于品种间差异。研究提出了由5个生态区、14个生态带、27个生态地区组成的中国小麦气候生态*区划。研制出了专用的小麦生态信息分析系统。
        本研究获取了208万个基础数据,出版了《小麦生态研究》、《中国小麦生态》、《中国小麦气候生态区划》、《小麦生态理论与应用》等计211.7万字的研究专著,发表论文130篇。
        研究突破了我国沿用至今已近50年的小麦阶段发育理论,也充实和发展了小麦生态学科的理论基础,并通过综合而系统的研究,在诸多理论问题上阐述了研究者的观点。研究论著已被国内外引用,并指导了我国的小麦生产。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