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最重的通信卫星终于上了天
  • 让通讯卫星益寿延年
  • 卫星列车将用于揭示气候变暖
  • 双星计划探测一号卫星投入使用
  • 美将发射引力探测科学卫星
  • 当代世界导航卫星巡礼——别开生面的中国北斗
  • 当代世界导航卫星巡礼——即将雄起的伽利略卫星
  • 当代世界导航卫星巡礼——大同小异的GLONASS
  • 出师未捷身先死——太阳帆卫星试验受挫
  • 世界首颗太阳帆卫星即将升空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航空航天

    双星五大奥秘


       随着“双星计划”第二颗星上的探测设备联试工作的完成,“探测二号”极区卫星的发射也已进入倒计时阶段。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双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院士。 

    中性原子成像仪将首次捕捉电荷“大变身”图像 

    “双星计划”首席科学家:“探测二号”7月发射 

      昨天,记者从“双星计划”首席科学家处获悉,极区卫星“探测二号”计划于7月20日左右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专家称,承担卫星动力载体的火箭定为“长二丙”火箭。

      据悉,“探测二号”将搭载8台科学探测仪器。专家介绍说,“探测一号”与“探测二号”上的一些技术,在目前国际同类探测卫星中居领先地位。

      即将发射的“探测二号”在搭载科学仪器的数量上与“探测一号”相同,在这8台科学仪器中,有5台仪器为“中国制造”,另外2台由欧空局方面提供,还有一台被称为中性原子成像仪的科学设备是由中欧合作研制的。刘振兴指出,与其他探测仪器不同,中性原子成像仪具有经过测量后自动成像的功能。刘院士解释说:“一般情况下,我们研究的对象——地球磁层空间高能带电粒子,它们的运动变化是无法成像的。当高能粒子向某一处运动时,可与该处原地的中性粒子发生电荷交换,随后高能粒子就变成了不太活跃的中性粒子,中性原子成像仪就是专门用来‘抓拍’这一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