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登月第一人看到3个大型UFO
  • 四月的天空四大天象轮流上演
  • 宇宙黑暗更长 早期宇宙最完美地图(图)
  • 两个大号太阳系现身宇宙
  • 空中怪车 UFO事件终有定论(图)
  • 科学奇观:彗星蛋现象
  • 科学家观测到1000余个未知新星系(图)
  • 下一个太阳活动周期将很活跃
  • 万里挑一五恒星可能孕育生命
  • 俄播UFO纪录片 研究外星人文明实验室曝光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航空航天

    拿到地球就没味 火药味月球尘埃困惑人类<%=id%>

        美国宇航局首度披露:月球上闻起来有股硝烟味,拿到地球却没气味了―――

        月球尘埃神秘气味困惑人类

        据美国宇航局网站14日披露,月球尘埃看起来就如同地球土壤一样平常,但它们并不像外表那样简单。科学家发现,月球尘埃是很多复杂成分组成的粘性物质,并且散发出一股神秘的气味。然而,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未能揭开月球尘埃散发气味的谜底。现在,美国“阿波罗”登月飞船的宇航员们走到前台,披露了他们感受到的月球尘埃的味道。

        闻有股硝烟的味道

        美国“阿波罗17号”宇航员吉恩·塞尔南在谈到月球尘埃时说:“这是一件令人吃惊的事情,它们散发出一种火药*后的硝烟气息!”月球尘埃看上去像皑皑白雪一样柔软,却是一种奇特的粉末状。“阿波罗16号”宇航员查理·杜克说:“月球尘埃确实有一种强烈气味。我感觉它的气味都像子弹发射时散发的一般。”“阿波罗16号”宇航员约翰·杨说:“月球尘埃的味道并不十分糟糕,但很特别。”

        每个“阿波罗”宇航员都曾经闻到过月球尘埃的气味。月球尘埃是一种粘性物质,能粘在鞋子、手套和其它暴露的表面上。每次月球行走后,在重新进入登月舱之前,无论宇航员如何使劲拍打身上的尘埃物质,它们仍会进入舱内。一旦宇航员摘下头盔和手套,他们就能闻到那股令人困惑不已的“月球味”。

        触宇航员对尘埃过敏

        这一特殊的感觉让“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杰克·舒米特成了首个被记载对月球尘埃过敏的宇航员。舒米特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在首次太空行走后,我取下头盔,结果发现自己对月球尘埃有了一种强烈的反应。我的鼻甲骨开始肿起来,直到数小时后才慢慢消退。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太空行走后,我身上再次出现这种问题,只不过程度没有原来严重。”

        不过其他宇航员却说没有这种症状。对此,舒米特笑着说:“他们只不过不想承认罢了。飞行员认为,一旦承认了过敏,他们就再也无法上天了。”而舒米特只是位地质学家,没有这个顾忌。舒米特透露说他的鼻甲骨相当敏感,这也许是其他宇航员为何没有他反应强烈的原因之一。

        奇拿到地球就没味

        但令人吃惊的是,一旦被送回地球,月球尘埃就不带有任何气味。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月球样本实验室拥有数百磅重的月球尘埃。在那里,实验员洛夫伦用双手捧着粉末状月球岩石闻了闻,接着闻了闻空气,最后又闻了闻自己的手。

        他说:“它们闻上去确实不像火药的气味。”难道“阿波罗”宇航员只是在毫无根据地猜测?洛夫伦和其他专家认为:回到地球的月球尘埃“变得安静了”。“阿波罗”宇航员从月球带回的所有岩石样本一直在与潮湿、含有氧气的空气接触。任何有气味的化学反应早已经结束。

        此前专家们并未想到这一点。宇航员用特殊的“保温瓶”容器真空保存月球样本。但月球尘埃的锯齿边缘有时会意外刺穿容器的密封条,使得氧气和水汽在飞船返回月球的三天里逐渐渗透。没人能估计出这种暴露对月球尘埃改变的影响有多大。舒米特表示:“我们需要在月球上研究这些尘埃物质。只有在那里我们才能充分发现其特性,比如它为何散发气味?如何与登陆车、所处环境起反应?”

        疑气味来源仍是谜

        但显然,月球尘埃和火药并不是一回事。洛夫伦表示,月球土壤中并未发现易燃的有机分子。用火柴点月球尘埃也不会出现*情况。那月球土壤究竟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呢?

        实际上,近一半的月球尘埃是撞击月球的流星体所造成的二氧化硅玻璃体。另外,诸如橄榄石和辉石等矿物质中的铁、钙和镁也富含月球尘埃。它与火药完全不同,至今科学家们仍然不知道这种气味是如何产生的。

        美国宇航局计划于20

    [1] [2] 下一页

    18年再次将宇航员送上月球。也许到那个时候,科学家们就会揭晓月球尘埃神秘气味的原因。但是也有可能要等到我们的下一代,才会有更多时间和更先进的工具揭开月球尘埃散发气味之谜。

    上一页  [1]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