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自动驾驶仪系统依靠计算机对飞行状态实施控制,安全并且方便
  • 20世纪50年代后航空客货运量增长迅速
  • 航空港一般由飞行区运输区和维修区组成
  • 机场的海拔高度与飞机起飞状态相关
  • 20世纪规模最大的航空港在美国芝加哥,年吞吐量4000万人次
  • 空中交通管制作用特殊,航空导航的发展和航空导航卫星网络的形成使之有了便捷手段
  • 90年代投入使用的新型导航系统和航空控制系统使民用航空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新的验证和检索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机场工作人员的效率,同时增强了飞行的安全性
  • 1990年10月中子检测炸药装置投入使用
  • 日本藤田公司计划建造高技术化地下机场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航空航天

    海上机场主要有填海式、浮动式、围海式和栈桥式,1934年美国建成第一个海上机场<%=id%>

      目前,全世界共有十多个海上机场。海上机场的建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填海式、浮动式、围海式和栈桥式。193年,美国人在海上建成了纽约与百慕大的海上机场,机场是浮动式的。这是人类最初的海上机场设施。世界上最早的海上机场是日本在1975年建造的长崎海上机场。这个机场坐落在长崎海滨的箕岛东侧,一部分地基利用自然岛屿,一部分填海造成。机场初建时,跑道长度是2500米,以后又向北扩建500米;现在跑道长度达3000米,填土石2470万立方米。

      斯里兰卜的科伦坡机场也是用840万立方米的砂石,填入15米深的海中建造的。另外,日本的东京国际机场也是岸边填海造建成的。美国的夏威夷、新加坡的樟宜国际机场,都是利用填海造地,修建机场的。

    /astronomy/UploadFiles_4492/200701/2007123163520784.jpg (11049 bytes)  浮动式机场是漂浮在海面上的一种机场。日本计划建造的关西新机场是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海上浮动机场。该机场位于大阪湾东南部离岸5千米的泉州海上,它分为主着陆地带、副着陆地带、海上设施带、沿海设施带、连结主副着陆带的飞机桥和与陆地连结的栈桥等部分。主着陆带总长5000米,宽510米,有一组4000米的主跑道;副着陆带总长4000米,宽410米,设一条3200米的辅助跑道;海上设施带长3500米,宽450米。整个机场共分上下两层。这个机场是世界上最大的浮动式海上机场。日本人计划,到2000年要建设4个相当于关西浮动机场规模的海上机场。

      围海式机场是一种大胆的设想。是在浅海的海滩上修建闭合式的围堤,然后将堤内海水抽干,在海底修建机场,这种机场自然低于海平面,虽然造价低于填海式和浮动式机场,但是人们担心,一旦出现堤毁水淹的情况,机场就遭灭顶之灾,这种机场至今尚在论证和构想之中。

      栈桥式机场采取栈桥建造技术,就是先将钢桩打入海底,在钢桩上建造高出海平面一定高度的桥墩,在桥墩上建造飞机场。这种栈桥式机场已经出现。在美国的纽约拉爪地区的机场跑道,就是利用这种技术建造的。

      建造海上机场的技术还将不断提高。有人预言,在未来的海面上,将产生海天两用、浮动平台与栈桥相连的机场。

    (图)日本的海上机场具有十分先进的技术设备,它是填海造地以后修建而成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