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英国试验开发的新型的蒸汽动力人造卫星
  • 人类社会对通信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向21世纪的新一代卫星通信系统开始问世
  • 苏联发射金星系列探测器对金星持续进行24年的探测活动
  • 海洋监视卫星的发展
  • 美国建立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为车船、飞机以及导弹武器提供了先进的导航服务
  • 美国最早研制的导航卫星子午仪计划
  • 将取代GPS的第三代卫星无线电定位系统
  • 激光束将成为通信卫星最理想的载体
  • 纳米技术将会给空间技术带来革命性变化
  • 纳米卫星技术可以低成本和不断变化的高新技术制造重量在10千克以下的超微型卫星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航空航天

    苏联率先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并作多次努力<%=id%>

    /astronomy/UploadFiles_4492/200701/2007123163756381.jpg (7060 bytes)  1962年11月1日,苏联率先向火星发射了“火星”1号探测器。“火星”1号重863.5千克,探测器直径1.1米,高3.3米,装有2块太阳能电池板和折叠式抛物面天线。探测器上装有拍摄火星表面照片并把照片传回地面的装置,还装有考察火星上有机物、磁场、辐射带等的观测仪器。它升空4个月后,在距地球1亿多千米处与地面的通信中断,没有完成飞近火星考察的任务。1971年5月19日和28日,苏联又成功发射了“火星”2号和3号探测器,半年后它们相继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成为火星的第一批人造卫星。“火星”3号总重4650千克,其中着陆舱重816千克。它在同年12月2日进入火星轨道后,环绕火星运行12.5天,然后在火星表面软着陆,6分钟后向地球发出电视信号,因火星上强烈尘暴的影响,信号仅发送了20秒钟。这是人类第一个到达火星的探测/astronomy/UploadFiles_4492/200701/2007123163756966.jpg (10493 bytes)器。1973年,一组4个火星探测器又发射升空。7月21日升空的“火星”4号,于1974年2月10日飞到距 火星2200千米处,由于制动系统故障,未能进入火星轨道。7月26日上天的“火星”5号,于1974年2月12日进入火星轨道,向地面发回火星表面照片,但很快停 止工作。8月5日“火星”6号出发,到1974年3月12日在火星表面着陆,但着陆1秒钟后与地面通信中断。8月9日“火星”7号启程,于1974年3月9日从距火星1300千米处掠过,降落装置发生故障,飞行去向不明。由于火星探测连连受挫,苏联暂时中断了这项计划。1988年7月7日和12日工,苏联又相继发射“火卫一”(福波斯)1号和2号探测器,揭开探测火星新计划的弃。这两个探测器各重4号,装有各种科学仪器、太阳能电池板、天线、姿控发动机、电视摄像机等。它们在太空飞行200天后到达接近火星的轨道,对火星及其第一颗卫星进行科学考察。

    右图 苏联发射的两艘火星探测飞船1989年1月接近火星。这是“福波斯”1号

    左图 金星探测器在运行中不断发回信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