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电子神经信号读取大脑系统
  • 中国探月瞄准超黄金氦-3
  • 火星南极有大量冻结水
  • 韩国正研发战机潜艇隐形材料
  • 行星标准再起争议?
  • 太阳系外发现木星翻版 外星系生命存在增希望
  • 科学家成功破译猩猩染色体
  • 美研制全新野战食品 一餐管三天2007年配备全军
  • 日本研究人员制成可治胃溃疡的抗菌酸奶
  • 日本科学家发现B淋巴细胞的发育机制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天文天象

    第十大行星身份受质疑?<%=id%>

        太阳系中的第十大行星被发现了?长期以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科学定论真的面临挑战?近日美国天文学家对外宣布,发现了一个目前已知的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远的大天体。一些天文学家认为,这颗取名为“塞德娜”的新天体有可能成为太阳系中第十大行星。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天文学界的极大争议。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有关专家,被访专家普遍认为,该发现将重新引发行星确定标准的大讨论,将“塞德娜”列为第十大行星几乎不太可能。

     
      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认定为第十大行星科学依据不成立

      据了解,新发现的“塞德娜”比冥王星与太阳的距离还远30亿公里,从地球乘坐航天飞机也要花40年时间才能到达。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竞教授指出,准确地讲,“塞德娜”和冥王星一样,都应该属于“柯伊伯”带中质量较大的天体。李竞教授说,将冥王星列为第九大行星已经被天文界称作“历史性的误差”,而“塞德娜”在物质构成上和冥王星相似,是一个由冰和岩石构成的“冰冷世界”,经严格分析就知道,将其列为第十大行星的科学依据是不成立的。

      北京天文馆馆长:称为海王星外天体更准确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博士认为,“塞德娜”属于小行星、小天体,把它称为海王星外天体更准确一些。对有可能成为第十大行星的观点,朱博士讲,“塞德娜”仅是“柯伊伯”带中不计其数的天体群中的一个。一般情况下,大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比较圆,而且质量要求足够大,而“塞德娜”与内太阳系中的大行星相比,体积还是比较小的。朱进指出,海王星轨道以外仍有可能发现像冥王星、“塞德娜”那样大小的天体,但不能说发现这样的天体就等于发现了新的太阳系大行星。

      天文专家:最终要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确定

      天文专家、《天文爱好者》杂志社社长齐锐教授讲,一个重大天文“突变事件”被最后确认并获得公众的认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最近几年,类似声称发现九大行星外的第十大行星的事件就有数次,齐教授讲,尽管天文学界对天文发现存在争议,但最终还是要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来予以确定,这一过程至少需要10年到20年的时间。另外,经多年论证后,即使“塞德娜”真的被认为是第十大行星,社会公众能否接受,科普教育如何进行,教科书是否要因此而更改等问题都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解决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