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浙江省首例非亲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
  • 善变霍金没有驯服疯狂黑洞 预示物理学失宠
  • 遥感卫星扑灭百年煤火 找到地下古长城遗骸
  • 第一架私人航天器的设计者获千万美元奖金
  • 美国科学家称找到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罪魁祸首
  • 中国首个环境监测小卫星星座进入初研阶段
  • 窃密新技术:分析键盘敲击声可判断输入内容
  • 伽利略计划实施阶段 首颗轨道卫星将升空
  • 深圳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病毒性肝炎获突破
  • 日本明年2月重发火箭 将气象卫星送入太空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天文天象

    北京新天文馆12月12日开放 成浩瀚宇宙缩影<%=id%>


      北京天文馆将于12月12日举办落成典礼并对公众开放。拥有世界一流天文设备的天文馆由新馆、老馆、北京古观象台以及若干馆外科普教育基地所构成。上周,本报记者第一时间前往探访。


      


    新天文馆外观


      新馆造型:


      透明玻璃盒子


      两万多平方米的北京天文馆新馆位于老馆南侧,总高度近30米,由地下两层和地上五层组成。由于设计者将北京天文馆新馆当成了一个表现相对论、弦体理论等现代天体物理学抽象理论的舞台,新馆也因此成了浩瀚宇宙的缩影。


      从北侧西直门外大街看去,新馆就像是一个通体透明的玻璃盒子。入口大门处的幕墙弯曲成双曲面洞口,仿佛是多维时空之间穿梭的捷径——“虫蚀洞”。


      3D科普剧场:


      差点儿被晃晕


      海在狂啸,大地震动……其实这都不是真实的场景,而是3D科普剧场把观众带回了侏罗纪时代。这部名为《逃离岛》的影片只有短短的5分钟,工作人员解释说,时间太长,怕大家承受不了那样剧烈的晃动。


      据了解,3D科普剧场是我国目前第一个采用船舱式动感座椅的动感影院。整个剧场能够容纳48个人同时观看影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动感剧场。记者观看影片时差点儿被晃晕。



    观众正在看电影


      4D科普剧场:


      亲历海底世界


      随后记者又来到4D科普剧场,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4D动感影院。剧场内有196个特殊效果的座椅,6台同步电影放映机在180度的环形银幕上放映电影,根据影片的需要,剧场可以产生出烟、水、风等特殊效果。


      在观看影片《海底探险》时,记者乘坐的飞船下降,一阵风吹来,记者使劲抓住座椅的扶手,感觉心也在一起向下沉。等眼睛睁开时,一条鱼从水面跃起,水花溅到记者的脸上。原来,水是从前面椅背上一个长约10厘米、宽5厘米的盒子中喷出来的,这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海底及森林的世界之中。


      


    太阳厅


      太阳科学厅:


      手描太阳黑子


      太阳科学厅可视为漂浮在日地空间的太阳科学研究空间站,向上能看到太阳,向下可看到,四周为星空。


      在“今天的太阳”主题展区中,人们可以从地面到空间,全波段地观测到太阳像及太阳活动。这里最具有震撼力的是,太阳真空望远镜观测到的直径1.8米太阳光球投影像,不远处整齐而又有韵律地排放着7个屏幕,分别展示着太阳的一些情况。观众既可以在那里动手描太阳黑子,也可以在“极光的发生”看到美丽的极光景象。


      数字宇宙剧场:


      能躺着看星空


      数字宇宙剧场不但是一个宇宙节目的表演厅,更是一个虚拟现实技术的展示场所,它的硬件设施已经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可以将科学的宇宙更加真实地展现给观众,使观众在科学的数字宇宙中自由地穿行。


      整个剧场把星空和宇宙真实地展现给了观众,观众可以躺在座椅上看环形的屏幕,简单通俗的解说词即使一个小学生也能听明白。


      除此之外,北京天文馆新馆中还有光学天文台,即安装一个40厘米折反射式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而太阳观测台则是利用太阳真空望远镜,将太阳实时像传送到太阳科学展厅,科普科研两相宜。


      参观小贴士


      路线:


      北京天文馆位于动物园对面,西直门外南路。坐19路、15路、电车102路、103路动物园站下车即可,708路、716路动物园站下车也可。


      信报记者 张蕊/文 陆欣/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