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进步飞船成功将国际空间站轨道推升8.5公里
  • 分析:撞击器撞击彗核后果如何
  • 惠更斯号探测器登陆土卫六怎样执行任务(图)
  • 机遇号探测器发现火星怪石 疑为小行星遗骸
  • 加拿大科学家研制出可穿在身上的太阳能电池
  • 世界首例双手臂移植者:几乎能从事所有工作
  •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100周年 带来五大发现
  • 山东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异体手掌移植手术
  •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工业重型化阶段不能跳跃
  • 我国自制复合型艾滋病疫苗进入I期临床研究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天文天象

    上海天文台今晚记录探测器登陆土卫六全过程<%=id%>


      新华网上海频道1月13日消息:明天傍晚6点10分,20多名“听众”将齐聚宁静的佘山东麓,“侧耳倾听”来自土卫六———泰坦的天籁之声。按计划,北京时间明天下午5时,告别“母体”近20天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将勇闯土卫六的大气层,并最终登陆其表面。届时,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25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将与环太平洋地区的十几名“伙伴”,共同见证这扣人心弦的两个半小时。


      造访土卫六,是“卡西尼-惠更斯”号探测器此次土星之旅的“压轴表演”。幸运的是,本月中旬,土星恰好运行至亚太地区上空,包括上海在内的环太平洋地区成了最佳观测点。因此,早在一年前,上海天文台收到了欧洲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联合研究所的邀请,正式加入“跟踪惠更斯”项目。


      然而,“惠更斯”号远在35亿公里之外,加之传回的信号较弱,要精确获得它的轨迹相当困难。为此,科学家把中、美、澳、日等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串联”起来,组成一个观测网。就空间分辨而言,其功能相当于一台口径接近地球大小的巨型望远镜。


      据上海天文台佘山vlbi观测基地首席科学家洪晓瑜研究员透露,目前,各参与国已经为“惠更斯”号开辟出专门的接收波段。明天下午,上海天文台将对此次跟踪测量做最后调试。如果一切顺利,“惠更斯”号将从开始降落的第一时刻,打开随身携带的信号发生器,向地球发送无线电信号,并被各国科学家记录在硬盘上。由于路途遥远,要收到这些信号,科学家们至少得等上70分钟。


      大约一周后,位于荷兰的欧洲vlbi联合研究所将对各国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由此反映出土卫六表面的大气温度、密度、压力成分及地面环境等第一手珍贵资料。


      本报记者将于明天傍晚亲临上海天文台佘山vlbi观测基地,与读者一同分享这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泰坦


      在众多卫星世界里,人类已知的既可能有液态水又有有机分子的卫星,只有土卫六———泰坦。它的表面温度仅零下178℃,但其大气成分与地球很相像。此外,天文学家猜测泰坦表面可能有水,只不过是以冰的形式出现,也不排除地表深处可能存在液态水。同时,泰坦大气中还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痕迹,所有这些都使科学家联想到45亿年前的地球。有天文学家称,土卫六才是太阳系内找到地外生命的最佳地点。(来源:文汇报作者:任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