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进步飞船成功将国际空间站轨道推升8.5公里
  • 分析:撞击器撞击彗核后果如何
  • 惠更斯号探测器登陆土卫六怎样执行任务(图)
  • 上海天文台今晚记录探测器登陆土卫六全过程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稞大瓶颈梗阻
  • 去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首超3000亿美元
  • NASA深度撞击号即将升空 6个月后撞击彗核
  • 日本确立今后十年国家支柱技术十大战略目标
  • 地中海再现极端生物 为寻火星生命打开视野
  • 科学家称对海啸成因众多 不是仅仅因为地震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天文天象

    南极科考队长张占海:极地科考争世界一流<%=id%>


      新华网乌斯怀亚港(阿根廷)1月8日电 记者 曹宇 沈安


      1984年中国首支南极考察队曾在阿根廷火地岛乌斯怀亚港停靠。时隔20年,第21次中国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科考船再次来到乌斯怀亚港。谈到中国南极科考的发展历程,本次科考队队长张占海博士深有感触地说:“20年来,中国南极科考走过了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道路。中国极地科考事业正力争世界一流!”


      张占海目前担任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他8日在“雪龙”号上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这次南极科考的主要任务有三个:第一,为中山站和长城站进行物资、油料和食品补给,接运两站越冬轮换人员,同时对两站进行环境整治,清理垃圾和建筑材料;第二,为即将在明年开始的南极两站生活、后勤保障及科考设施的改造做前期准备工作,第三,围绕南极气候变化对世界气候环境的影响开展考察工作,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对南极内陆冰盖的考察。


      在这次科考行动中,中国第一次对东南极弗里茨湾到西南极威德尔海整个4000多海里的断面进行海洋学调查,并已进行了32个站位的数据采集。张占海说,“到昨天(7日),这次科考工作已经过了75天,正好是时间过半,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以上。”


      张占海介绍说,此次中国科考队派遣了一支由12名科学家和一名医生组成的考察队,对中山站到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沿线进行为期70天的系统科学考察。考察队自去年12月12日从中山站出发,到现在为止已经在沿途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考察。考察内容主要包括:从中山站到“冰穹a”共1300公里沿线进行冰川学、测量学、气象学和气候学及其他方面的考察,以及进行数据采集和采样工作。


      中国计划在中山站至“冰穹a”750公里处和“冰穹a”建立两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张占海说,这两个观测站的建立将是中国在东南极最大的一个科研项目,这个项目受到国际南极研究组织等方面的高度重视。他说,“这也是中国对南极科考的一个重要贡献。”张占海满怀信心地表示,预计在未来两天里,科考队将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南极冰盖的最高点。


      “雪龙”号停靠阿根廷乌斯怀亚港,主要任务是进行油料、淡水和食品补给。张占海说,目前,乌斯怀亚港已同南非的开普敦等一起成为国际南极考察的重要物资补给基地。科考队想借这次机会加强中阿两国在南极考察方面的合作。


      他说:“在胡锦涛主席前不久访问阿根廷期间,中阿两国政府签署了有关科技合作协议,南极合作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通过我们的船靠港,可以展示中国在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方面的成就,为加强中阿两国人民友谊做出贡献。”


      回顾中国南极科考过去20年的历程,张占海说,中国冰川研究、特别是东南极冰川研究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值得强调的是,中国在高空大气物理学、极光、电离层变化以及南北两极电离层共轭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是独树一帜的,并已走在了国际前列。”在地质学方面,中国采集的数量仅次于美国,中国南极陨石拥有量目前列世界第3位。


      另外,在亚南极的长城站上,中国科学家在通过分析鸟粪沉积研究千年环境变化方面已取得世界一流水平的成果。他说,中国科学家创造了一个目前得到国际承认的有效的新方法,其学术论文已经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