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班提艾.斯雷
  • 东西两大古文明的碰撞----希波战争
  • 爱因斯坦大脑之谜
  • 世界上的怪人
  • 雷 姆 力 亚 大 陆
  • 阿曼德穴
  • 失踪的国家
  • 肤色的演化
  • 5千年冰人奥兹的神秘死亡之旅
  • 复 活 节 岛 石 像 的 疑 惑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专家称秦始皇陵布局之谜基本破解<%=id%>

    “40年来秦始皇陵考古勘探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秦始皇陵的布局已基本清楚了。”这是秦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秦陵考古队首任队长袁仲一的看法。 
        作为1974年参加秦兵马俑考古发掘的第一*古工作者,袁仲一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秦陵考古研究工作。1961年秦始皇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考古工作者就对秦始皇陵园进行了第一次全面考古勘探,调查了内外城的构造,获得了一些基本数据。秦始皇兵马俑则是1974年因农民打井发现的,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随后近30年来其考古勘探工作从未停止。 

        袁仲一认为,秦始皇陵整个陵园坐西向东,以封土为中心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地下宫城(地宫)为核心部位,其它依次为内城、外城和外城以外,主次分明。“秦始皇陵园就像是一座设计规整、建筑宏伟的都城,占地面积达56.25平方公里,其城内面积约2.13平方公里。如此大的‘都城""建制,使一些外国元首观后不断戏称这比他们的国土还要大。” 

        袁仲一介绍说:“这座‘都城""南高北低,南北落差达87米,是一座南北大于东西的长方形陵园。陵园的城垣由内外两重构成,两座城垣都是呈南北向的长方形,相互套合,呈南北长东西窄的‘回""字形,其城墙总长约12公里,与西安的明代城墙长度相近。” 

        他说,陵园布局的核心是地宫,其它城垣、建筑、陪葬墓、陪葬坑等皆围绕着它,如众星捧月一般。秦陵地宫位于内城南半部的封土之下,相当于秦始皇生前的“宫城”。地宫之上有巨大的封土堆,即平常人们所说的秦始皇陵墓,它占据着内城南区三分之二的面积。 

        在宫城和内城之间的广大区域分布着许多用于祭祀、陪葬的建筑。这些设施的基本内涵说明这儿相当于秦始皇的宫廷。作为重点建设区,这儿地面与地下的设施最多,尤其是内城南半部较为密集。除地下的宫城外,寝殿及车马仪仗、仓储等众多陪葬坑均在南半部;北半部的西区是便殿的附属建筑区,东区则是后宫人员的陪葬墓区。 

        外城即是内城垣和外城垣之间,是外廓城部分。在外城西区(西内城垣与西外城垣之间的区域)的地面和地下设施最为密集,其中建筑基址约占据了西区空间的三分之二。其内涵为象征京城内的厩苑、囿苑及园寺吏舍,是为皇帝玩乐游弋等活动服务的。由南向北依次分布着:曲尺形大型马厩坑、31座珍禽异兽坑、三组四合院式的园寺吏舍建筑基址等。外城东区的南部则有一大型“石铠甲陪葬坑”,试掘方内出土了大批石铠甲及少数车马器,惟妙惟肖的“百戏俑”坑就在其南侧不远处。 

        最外围是外城垣之外的地区,这里有众多为建设、陪葬和管护秦始皇陵园而设置的机构、场所和坑池,属于秦始皇陵园的边围。以外城西边的打石场为例,这处遗址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约500米,由石料堆放区、材料加工区和居住区构成,面积达75万平方米,并出土过10件铁刑具,有的大锤更是重达6.8公斤。而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和新出土的青铜水禽坑则位于外城垣的东区,由此不难看出秦始皇陵园的庞大与复杂。 

        袁仲一说:“在秦陵外围东边,除分布着众所周知的秦兵马俑坑外,尚有98座小型马厩坑及众多陪葬墓,三处修陵人员的墓地与砖瓦窑址等。在北边还发现了藏有禽兽肢体及鳖的仓储坑、陵园督造人员的官署和郦邑建筑遗址。而陵园南部与骊山相接处尚有一宽约40米的防洪堤,用以阻挡来自骊山的洪水。秦陵规划的规律性与科学性显而易见。” 

        中国人有“四十不惑”的说法,袁仲一说,“秦陵经40年的考古勘探和研究,困扰人们多年的谜团——秦始皇陵园的布局之谜终于被解开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