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魔鬼三角洲之迷
  • 沙漠巨像之谜
  • 地中海的无底洞
  • 海底人之谜
  • :水晶头颅会说话?
  • 恐龙陨石坑
  • 玛雅文化中的飞行器
  • 挪亚方舟
  • 宙斯神像
  • 罗德斯岛巨人像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谁曾预言戴安娜王妃之死<%=id%>

    在众多的预言家中显得有些神秘莫测的法国预言家诺斯特拉丹姆斯,早在400多年前就曾预见到了戴安娜王妃的神秘死亡。在他的《诸世纪》一书中,诺斯特拉丹姆斯曾经这样写道:“跟先知同一名字的人,其幼子会为戴安娜带来她的安息日”。而戴安娜男友法耶兹的父亲穆罕默德法耶兹,其名字正好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名字一样。  
    在近代的世界文明史中,有关于"世界末日"的话题一直是萦绕在人类心头的一个沉重话题.人类的末日将会某一天降临到我们的头上,这一直是各种预言的主题之一.说到预言,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诺查丹玛斯大预言》以及它的作者,人称“预言王子”的诺查丹玛斯。  
    人们这样描述他--“没有一个预言家能象他那样,将古希腊祭司超然的冥思技巧和犹太人不可思议的通神术那样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更不可能有人能象他那样在如此广博的时空里作出众多的预言!”  
    据诺斯特拉丹姆斯在这本书第10卷第72篇中预言:“到了1999年第7个月,大灾星将会从天降临”。这段文字是诺斯特拉丹姆斯在《诸世纪》一书中唯一写明时间的预言。在这本书里,诺斯特拉丹姆斯认为,到世界末日来临时天空中将会有行星分成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排列,形成十字形状。行星的这种排列状态将在地球上引发连续不断的瘟疫、战争和饥荒,使人类坠入万劫不复的苦难深渊。  
    诺斯特拉丹姆斯的这个预言究竟是真是假?科学家们曾在1997年对这一预言进行过验证,发现电脑模拟的结果令人大为吃惊。据电脑资料显示,1999年8月18日天空中的行星将排列成十字形状,从而部分证实了诺斯特拉丹姆斯的这个惊人预言。  
    在众多的预言家中显得有些神秘莫测的法国预言家诺斯特拉丹姆斯,早在400多年前就曾预见到了戴安娜王妃的神秘死亡。在他的《诸世纪》一书中,诺斯特拉丹姆斯曾经这样写道:“跟先知同一名字的人,其幼子会为戴安娜带来她的安息日”。而戴安娜男友法耶兹的父亲穆罕默德法耶兹,其名字正好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名字一样。  
    而在另一些预言里,诺查丹玛斯似乎还暗示了更多有关英国王室的一些事情。例如对王位继承人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之间的感情纠纷在《占星百年》第六部、第74首四行诗中,这样说道:  
    贵夫人转身进入高堂  
      她的对手如此惊慌  
      胜利伴随时光流淌  
      看尽了73个春日暖阳  
    诗句似乎暗示了王妃将控制局面,取得胜利。事实上,戴安娜王妃在与查尔斯王储的离婚风波中得到了广大人民和舆论的支持,在这一点上看,戴安娜王妃的确是个胜利者。另外在第七部、第83首诗中这样写到:  
    热风拂身,阴雨潇潇  
      漫漫长夜孤枕难眠  
      痛苦的生活隐藏在心间  
      祝婚诗的吟颂中却见泪水涟涟  
    这首诗写出了这一丑闻的具体内容,戴安娜王妃最终不再逆来顺受,而是奋起抗争。而在第六部、第59首诗中他写到:  
    通奸的女人怒火中烧  
      一言不发的回到亲王的怀抱  
      短暂的相识受尽责嘲  
      受折磨者看到了17个凶兆  
    这应该是暗示了安德鲁王子和萨拉王妃之间的感情纠葛。  
    在《诸世纪》一书中,诺斯特拉丹姆斯还留下了一千多首预言诗,其内容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人就从这些晦涩难懂的预言诗中得出结论,认为法国大革命、人类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前苏联的解体,都曾被诺斯特拉丹姆斯准确地预见到了。从《诸世纪》这本书的内容来看,诺斯特拉丹姆斯对人类社会的预言一直延续到公元3797年,其中不乏惊人之语。但是诺斯特拉丹姆斯毕竟是400多年前的古人,他的预言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是很值得怀疑的。  
    对未来世界进行预言,是人类永远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早在本世纪之初,西方就曾有很多人对本世纪即将发生的大事进行过预测。美国《布鲁克林每日鹰报》还曾在1900年12月30日集中刊登过这些预言家们的预测,当时的预言家们作出过很多预测,比如说认为日本将会变得强大、德国将会吞并波兰、妇女地位将会上升、曲棍球将成为最流行的运动、广告将在人类生活中越来越有影响力等等,这些预言有的应验,但大部分事后都被证明是无稽之谈。  
    不论事情究竟会是怎样,希望永远是有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