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赣皖交界寻找瑶里 千年追寻梦里故乡
  • 北京市
  • 初识阿尔山
  • 灿若星辰的拉萨寺庙
  • 原始部落充满神秘
  • 自然探索:珠穆朗玛峰为什么变矮了?
  • 我国生态环境整体功能下降 黄淮海三河不堪重负
  • 光明日报:中国102个最美的地方
  • 四川雅安蒙顶山巅千年古井 揭开井盖就下雨
  • 科学家研究首次发现 地球之肺正在加速缩小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杏石口的杏石<%=id%>

    听说北京八大处东南角有个叫“杏石口”的地方,顾名思义,有“杏”就得有花果,可来到这里,眼前却是一片光秃秃、青一色的岩石。这“杏”字从何而来?
        
        名字叫“杏石”,“杏”“石”不分家。兴许到石头上就有文章作了。果真走进岩石细细观察,黑灰色的岩石中“结”着许许多多青绿色的杏仁状石头。这些青绿色杏石的排列称不上紧密整齐,倒也不是零星杂乱。它们多是椭圆状,大小不一,一般在0.5—3厘米之间。
        
        “石杏”多是由石英再夹杂些方解石等矿物混合组成。石英从组成上来讲就是我们赏见的砂子,它的硬度是7,而小刀才不过是5.5左右,所以小刀在它面前无能为力。石英多白色,并有玻璃般的光泽;而组成“石杏”的石英由于混有其他矿物质,因而是青绿色,质硬,无光泽。单从颜色来看,还真象我们吃的青杏。
        
        青杏是从树上长出来的。可这些“石杏”是从何“结”出来的呢?我们调查了一下杏石口的地质构造,发现杏石口的岩石为玄武岩,属岩浆喷出岩。它是地壳深处高温熔融体的岩浆,由地壳运动喷出地表后冷却形成。因此我们在岩石中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气孔,这是因为岩浆中的气泡没有冒出来便冷却在岩浆中了。那些“石杏”正是在冷却过程中,由于一些矿物质填充到部分气孔中而形成的。可气泡是圆形的,岩石中的气孔和“石杏”却多呈椭圆状,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岩浆喷出后会四处流动,因而会把气孔定向拉长,这一点在岩石中很容易看出。所以,“石杏”的排列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一定的方向性的。这一方向正是岩浆流动方向。至于前面观察到的“石杏”往往一端稍大,也要用岩浆流动来解释。试想,一滴水在落下时,总是一头大,一头小,这是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液体流动是这样,气体也是这样,而“石杏”的形成就正是这个道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