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万里屐痕
  • 千年巴渝古镇郁山
  • 西部边陲的金城汤池
  • 象岛的宇宙舞者
  • 走马五大连池
  • 纵马呼伦贝尔
  • 美国喀麦隆*湖又现杀意
  • 中国航空考古印证马可波罗笔下的繁华都市
  • 万象漫记
  • 科学家研究首次发现 地球之肺正在加速缩小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地理学家哈维及其经典之作——《地理学中的解<%=id%>

    西方地理学中有一个学术流派称为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又称激进派地理学),人数虽不多,声音却很嘹亮;而且由于关注下层人民的利益,颇得公众青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地位不言而喻,中国地理学家当不应例外。奇怪的是,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己任的中国地理学家,对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却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不知其然。另一方面,好多地理学者对物理学那样的逻辑实证主义“科学方法”趋之若鹜,殊不知国外一些当年持逻辑实证主义立场的著名地理学家早已转向马克思主义。为此,笔者借这种转向的一位代表人物大卫·哈维的早期著作《地理学中的解释》中文版(高泳源、刘立华、蔡运龙译,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996年)出版之时机,以本文介绍其人其书,以使国人对地理学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去脉”和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来龙”有所了解。 

        哈维其人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1935年生于英国,1957年获剑桥大学地理系文学学士,1961年以《论肯特郡1800—1900年农业和乡村的变迁》一文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随后即赴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访问进修一年,回国后任布里斯托尔大学地理系讲师。布里斯托尔大学地理系是当代地理学革新的一个中心,赫赫有名的地理学家哈格特在该系任教授,一批世界著名的地理学新派人物也聚集这里。哈维在该系讲授地理学方法论,也是革新地理学的主将之一。他曾于1965—1966年到美国宾州大学主讲此课,1969年后移居美国,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地理学与环境工程系教授至今,其间的1994—1995年曾回到英国在牛津大学任教。 

        笔者1992年顺访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时欲与哈维谋面,惜逢假期他外出而未成。但从该校同行口中得知,哈维一直在讲授马克思的《资本论》,并不时举行公开讲座,针砭时弊;偶遇时局动荡,还在系大楼上打出红旗,宣扬马克思主义。我的印象是一个坚持信仰、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有肃然起敬之情。有幸在1993年亚特兰大举行的美国地理学家联合会年会上见到此公,他留着满脸的大胡子,形象也颇似马克思。 

        哈维的论著多,影响大,这里介绍的专著《地理学中的解释》,以及他后期的专著《社会公正与城市》和《资本的局限》,论文“人口、资源与科学观念”、“论地理学的历史和现状:一个历史唯物主义宣言”(已由笔者译成中文,发表在《地理译报》1990年第3期)、“资本积聚地理学”等,都是当代地理学的经典之作。哈维论著思想之深刻、论题之尖锐、逻辑之严密、文笔之老到,笔者在拜读和翻译时深为叹服,简直觉得与这样真正的科学论文相比,好多平平的地理学论著应该扔进废纸堆。1981年英语国家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大卫·哈维的地理学(David Harvey""s Geography)》,哈维的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哈维对地理学的贡献得到广泛的赞扬。1972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授予他“吉尔纪念奖(Gill MemorialAward)”,以表彰他“对理论地理学的诸多贡献”。1982年,哈维得到美国地理学家联合会荣誉奖,嘉奖他“在发展人文地理学分析方法和行为研究的哲学基础方面,以及在应用古典*经济学原理对城市地理现象提供新的解释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哈维在1995年又获得“瓦特林·路德国际地理学奖”,此奖被认为是地理学的诺贝尔奖,评选也严格按照诺贝尔奖的程序进行。瓦特林·路德是十六世纪初法国圣迪耶市的一个牧师,他托管了随紧哥伦布之后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亚美利哥·韦斯普奇的航海日记,遂出版《宇宙志概论》,正式将新大陆命名为“亚美利哥”,并首次绘制在地图和地球仪上,纠正了哥伦布认为美洲不过是亚洲东部的错误认识,成为美洲名称的由来。所以自1990年后,一年一度的国际地理节在圣迪耶举行,并颁发以瓦特林·路德的名字命名的地理学“诺贝尔奖”。

        《地理学中的解释》   
         何以成为“地理学圣经”  
         哈维写作《地理学中的解释》时,西方地理学正盛行“数量革命”,这个运动向古老的地理学传统提出了激烈的挑战。

        地理学中的地学传统和人地关系传统历史悠久,十九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和李特尔分别是这两种传统的继往开来大师,开创了地理学群星灿烂的时代。后来德国地理学家赫特纳将这两种传统综合起来,形成地理学的区域研究传统。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于本世纪30年代发表《地理学的性质》,从哲学高度总结了区域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一大主流,统治了40—50年代的西方地理学。正如哈维在《地理学中的解释》中指出:“地理学执着于目的的特殊(独特区域的描述)和解释形式的特殊(独特的方法),结合成一强大的正统派,使地理学者们难越雷池一步”。到了50年代后期,新一辈地理学者再也不满足区域学派与现代科学的格格不入之状,于是出现了“数量革命”和“空间科学”运动。最早是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加里森领导的一个班人马首开数量研究之风,认为地理学的研究主体是地球表面的空间组织,强调发展理论并应用统计学和数学。60年代,数量研究的潮流遍及整个西方地理学界,英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哈格特、哈维以及剑桥大学的乔利成为这一新潮运动的开路先锋,遂使新地理学达到全盛。

        数量运动冲破了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上多年沉闷、停滞的局面,是地理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然而,其中也出现了偏离地理学主旨、纯粹玩弄技巧、误用甚至滥用数学方法等错误倾向,传统派抓住这些把柄,新老两代发生冲突,以至一时阵脚混乱。对此,哈维意识到必须从哲学和方法论高度总结数量运动,以明确地理学的发展方向。 

        正如哈特向的《地理学的性质》总结了地理学区域派的哲学和方法论一样,哈维的《地理学中的解释》总结了作为空间组织研究的新地理学哲学和方法论。贯穿全书的基本思想是构筑地理学理论,哈维指出:“寻求解释就是寻求理论,理论的发展是一切解释的核心”。如何构筑理论?哈维认为;第一要有科学方法;第二要建立地理学的法则和抽象命题,只有在恰当抽象的基础上,数量化、模型化才有地理意义,才不会背离地理学的主旨;第三,要打破地理学方法论的孤立主义,把当代科学哲学思想系统地引进地理学的方法论思考中,这是哈维的高明之处;第四,要借助模型建构途径进行理论建设。

        《地理学中的解释》按照上述思路展开论述,这里不可能全面介绍该书的内容,因为任何转述都难免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还是恭请读者去读原书。笔者曾有一篇论文(“地理学的实证主义方法论”,载《地理研究》1990年第3期)力求深入评论此书,有兴趣的读者也不妨一阅。  

        《地理中学的解释》出版后,立即好评如潮,被称为“新(理论)地理学的圣经”,是“对地理学实证主义方法论第一次作出的充分说明和论证”,“是自哈特向的经典著作《地理学的性质》发表以来,关于这个主题最权威、最富教益的论述”,“是地理学中若干年来最重要的著作……不愧为这一领域向理性化发展的里程碑……不仅对地理学者,而且对任何‘软’社会科学和历史学中关心理论建设的学者,都是一本必读书”。   

        从“解释”到“改造”   
       《地理学中的解释》是一座丰碑,但正当人们赞扬纷纷,要与哈维讨论此书时,他却说“从来没有读过”,这固然是玩笑话,其实反映了哈维本人对该书已不在意。这真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哈维的关注兴趣转向了实际社会问题,思想立场转向了马克思主义。前已述及,《地理学中的解释》关注方法论,哈维在书中宣称他的科学方法观依赖于分析哲学家和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源自物理学,其目的是:建立普遍性法则来概括各学科所关注的经验事件和客体行为,从而使对孤立事物的知识联系起来,并对未知事物作出预测。这就是五、六十年代不满传统经验方法的地理学家们所神往的“科学方法”,它无疑加强了地理学的科学化。可是以地理学研究对象(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之复杂,适用于物理学的方法未必能胜任。过于看重形式的“科学化”,往往会脱离实际。所以负责的学者在关注人类社会、研究实际问题时,常常放弃逻辑实证主义而寻求其它哲学武器,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者就诉诸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青年时期也神往数学方法,认为一门学科的最高境界是能用数学方式表达。但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放弃了单纯的数学迷恋,用恩格斯的话说:“自然界不是数学”,那么人类社会更不是数学,后来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其境界已远非数学能企及。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哈维和马克思一样,走的正是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的道路,这应是真正有责任感而不齿于以科学的名誉胡弄人、混饭吃的学者的努力方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