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从青铜器看夏朝地理知识
  • 从农业生产看夏朝地理知识
  • 地球是个扁球
  • 大碰撞前青藏高原就存在
  • 地震海啸分两种
  • 地球几千年后可能会骤然变冷
  • 如何在野外判断方向
  • 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
  • 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的演变及其现状探讨
  • 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从大禹治水看夏朝地理知识<%=id%>

    相传夏朝建立以前,洪水灾害严重,“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每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为了治水,尧在联盟议事会上提出派谁去治水比较合适?大家都说鲧去合适,尧反对。四岳又说,先叫他试试,不行再说吧!尧只好同意,让鲧治水。
      鲧采用以前共工的治水办法,“壅防百川,堕高堙庳”。用人工把高的地方铲低,低的地方用土填高,只堵不疏,结果鲧治水九年毫无成绩,失败了,被砍了头。以后舜又派禹治水,“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吸取了你父亲的教训,决定把纯粹堵水改为疏、堵并用。他首先“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亲自勘察高山,大河,把地形,河流的流向,水量调查清楚,树立标记,指示哪些山要挖掉用来筑堤,哪些河流要疏导。又组织治水班子,发挥集体的智慧,制订“疏川导滞,钟水丰物”的治水方案。这样可以顺应水性,疏通河川,开导阻滞,使洪水畅流无阻地由小河归大河,同时还利用一些湖泊,沼泽及低洼地聚积水,起到分洪储流,灌溉农田的作用。在治水的同时还在田间开沟洫,“尽力乎沟洫”,更能发挥灌溉效益。13年中,禹治理了“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消除了水害人民安居乐业。禹治水成功,受到人们普遍的赞扬和崇敬。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