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中国的黄土
  • 宝贵的国土 海防的前哨
  • 揭开南方大陆之谜
  • 断裂体系与断块大地构造
  • 神秘的南方大陆
  • 版块构造学说
  • 板块飘移
  • 磁力与时间
  • 云对飞行的影响
  • 世界四大沙尘暴活跃区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风与农业<%=id%>

    提起风,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狂风大作、飞砂走石。它摧折庄稼,掠走水分…。其实,农作物时刻也离不开风。 

        风,对农业生产的功劳何在呢? 
      
        风是二氧化碳的运输者。农作物需要的养料二氧化碳是靠风来输送的。植物生理学家称二氧化碳为碳营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极其稀薄,每升空气中才含0.6毫克,而农作物的光合作用一般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能吸收几十毫克二氧化碳。在茎叶密集的农田里,如果密不通风,那么几分钟后叶层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被吸收殆尽,光合作用的“绿色机器”就将因缺乏原料而空转了。有人作过测算,667平方米作物对二氧化碳的用量,相当于8万-12万立方米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这只能靠风把作物周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源源不断地送到叶片附近。同时,单位时间内二氧化碳进人叶片气孔的量与风的速度有关,农作物边行结实率高就与风速有很大关系。 

        风是植物花粉的传播者。风能传播花粉,让—些异花授粉的植物的雌花获得花粉,才能形成种子和果实。现在世界上50多万种植物中有10多万种是靠风当“红娘”的,称之为“风媒花”。风媒花—般很小,花丝细长,易被风吹摆动,而且花朵产生的花粉粒多,小而轻,外壁光滑干燥,适于乘风远播。风还能帮助许多植物传播种子,如柳、榆、蒲公英等的种子,可随风飘荡,在地球上到处安家,繁衍后代。 

        风能调节植物体温。微风能使值物体蒸腾作用正常进行促进植物吸水、吸肥,调节植物体温,使其在高温情况下不易被灼伤。夏天,当太阳高度角为60度时,地球表面上每分钟每平方米收到的太阳能可达130卡,其中只有1%至5%的太阳光通过光合作用贮藏于植物体中,15%至20%的光能被反射掉,其余的大部分必然被植物体和地面所吸收。新鲜的富含水分的叶片热容量为0.86 卡/克,通常一平方分米的叶片约重2克,如果这些热量全被植物吸收,那么每分钟叶子温度将升高48℃,叶片将很快地被高温灼伤而枯萎。但是实际上曝光叶片一般只比空气温度略高几度,这些热量部分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将水化成水汽,然后被风源源不绝地输送出作物层。植物的不断蒸腾作用,才能形成植物体内的“上行液流”运动,才能使植物不断地吸取地下的矿物质营养,植物生理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当然,风对农业也有造成危害的一面。如阳春三月的“寒流”,能使风出土的幼苗“伤风感冒”;夏季的“火南风”,会使农作物蒸腾大量失水而干枯;秋季的“寒露风”来得早,会严重影响晚稻抽穗结实和其他秋作物的生长。研究风对作物的作用,可以尽量趋利避害。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