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 大理,一个浪漫的天堂
  • 法兰克福 枫树中的城市
  • 硅酸盐类矿物——长石族和辉石族
  • 磷酸盐类矿物
  • 新构造运动
  • 青海湖今昔
  • 唐山大震前的异常现象
  • 风光旖旎—千岛湖
  • 中国有水怪吗—尼斯湖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板块构造中的水平运动<%=id%>

    加拿大地质学家威尔逊把板块构造的演化划为六个阶段:1)东非裂谷阶段:大陆地壳发生破裂,两侧的大陆块相背运动;2)红海阶段:由大陆裂谷发展为陆间裂谷,出现了新生洋壳和扩张的洋中脊;3)大西洋阶段:一个开阔的洋盆形成;4)太平洋阶段:洋壳开始消减;5)地中海阶段:经消减后的残留洋盆;6)喜马拉雅阶段:洋盆闭合后两侧的大陆发生碰撞。这一板块运动的程式常被称为威尔逊旋回。显然,它描绘的是板块的水平运动。

        地史时期板块运动的格局,上为晚石炭世;中为第三纪始新世;下为第四纪早期一旦洋壳出现,洋底扩张就在板块的水平运动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地幔物质在洋中脊涌出,并把先涌出的地幔物质推向两侧。作为地质记录,它就是蛇绿岩中的席状岩墙群。反映在地磁记录上,就是磁异常条带由中脊向两侧逐渐变老。随大洋的打开,两侧的大陆块是相背运动的,不过与“大陆漂移”不同。形象地说,在板块学说那里,大陆象是在“传送带”上被“搬运”的。

      当然,象大西洋这样一个大洋,洋中脊不可能是一条直线,或者说,洋底是一段一段地扩张的,它们之间被横向的剪切断层相连。这类断层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转换断层。随洋壳的消减,洋中脊逐渐向陆接近,转换断层可能发育在大陆边缘地区,象美国西海岸的圣安德列斯断层。这样的断层常有上百公里的水平位移距。

      作为一种新的全球构造观,板块学说提出了大量的地壳水平运动的确凿证据(包括发生在大洋里的和大陆上的)。尽管它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强烈反对,它的命运毕竟比大陆漂移说好得多了:几十年过去了,板块学说依然显示着它强大的生命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