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仫佬族
  • 菲莱神殿
  • 阿布.辛贝勒神殿
  • 猴年话猴岛
  • 西双版纳黎明之城—允景洪
  • 缅甸
  • 故宫博物院
  • 尼罗河
  • 埃 及
  • 阿昌族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怒族<%=id%>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怒族有27万多人,是我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除少数居住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的兔峨乡之外,多数以小聚居形式,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三县,断断续续绵延500多公里,直到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的南端,与傈僳族、藏族、白族等民族杂居。
        
        怒族有自己的语言,怒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怒族人无自己的文字,解放后使用汉语。怒族过去崇拜图腾,信万物有灵。部分怒族信仰喇嘛教或天主教。怒族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怒族是生活在怒江、澜沧江两岸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有两个不同的来源。住在福贡、贡山一带的怒族人是那一地区最早的土著,他们自称“阿怒”、“阿龙”;住在碧江、泸水一带的怒族人则是从丽江、剑川以东陆续迁徙而来的,他们自称为“怒苏”,与生活在大小凉山的彝族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在长期的交往中,这两部分人相互融合,在怒江区域逐渐形成一个民族。过去汹涌奔腾的怒江阻隔了怒族人民与外界的联系,他们靠溜索和独木舟过江,十分危险,所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和不平衡。20世纪中叶,还有一部分地区的怒族人仍保留着较多的原始公社制残余。近几十年来,一座座钢索大桥跨越滚滚的怒江,现代化的公路已经打开了山封江锁的怒江地区,怒族人民已经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怒族热情好客,客人来访时,全寨都要献出最好的野味。只要客人进屋,主妇将以最快的速度为客人烹制佳肴,并同时送上两块石块粑粑,中间得夹一块煎鸡蛋或烤猪肉。两块粑象征夫妻二人,中间夹鸡蛋或肉象征有兴旺的后代,最后主人还要与客人共同饮“同心酒”。 

     
        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每到腊月末,家家都要清扫庭院,除净火塘中的余灰,并用松枝装饰门面,地上及炊具餐具、各种器皿铺上一层绿松毛(松树叶),象征去旧迎新。除夕之夜,家家要吃团圆饭。初一凌晨,年轻的小伙子要抢先去井里打吉祥水,并给长辈拜年请安,长辈要拿出酒、油茶、麻花等进行招待。烧好的第一顿饭要先给牛和狗分出一份面饼和肉汤,因牛不吃荤,主人要用手掰开牛的双唇灌进去。过年期间,杀猪宰羊,要相互送礼,邀乡里亲朋好友,共同聚餐,酒菜丰盛,情趣盎然。
        
        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贡山怒族群众都要欢度盛大的传统节日——鲜花节(又称“仙女节”)。
        
        关于鲜花节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以前,怒家山寨有一个勤劳、聪明而又美丽的姑娘阿茸,她不辞艰辛,劈开了高黎贡山,引来了泉水,使常年干旱、荒芜的怒家山寨得到了浇灌,使两岸的岩石变成了沃土,荒山变成了绿野,可是她却被可恶的头人烧死在高黎贡山的山洞里。这一天是农历三月十五日,时值阳春三月,怒江两岸鲜花怒放,怒族人民为了纪念阿茸,便将这一天定为鲜花节,以此来纪念他们崇敬、热爱的阿茸。
        
        节前,先选几个钟乳岩洞作为仙女洞。节日这天一早,怒族群众穿上盛装,带上早已准备好的祭品和野餐,手捧一束束鲜花,前往村寨附近各自选好的溶洞去祭祀,朝拜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仙女”——阿茸,并举行聚餐和各种娱乐活动。人们边吃边喝、边唱边跳,整个山谷都沉浸在古朴而隆重的节日气氛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