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我国平均每年消失20个湖泊!
  • 纳木错湖30年面积扩大60平方公里
  • 关注:全球升温将导致经济大萧条
  • 温室效应危害堪比世界大战(图)
  • 亚马孙河古今流向完全相反(图)
  • 海洋中发现约200个死亡地带
  • 警告:十年后渤海可能成死海
  • 今年的北京为何难见秋高气爽?
  • 木柴炉子是造成气候变化一大元凶
  • 英国2万人大游行呼吁关注全球变暖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雅鲁藏布江游峡谷是如何形成的?<%=id%>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边千韬教授说,雅鲁藏布江中游峡谷的形成与板块碰撞及青藏高原隆升密不可分,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所以与下游著名的大峡谷相比规模较小。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解释雅鲁藏布江中游峡谷的成因及特点。

      边千韬教授是中国喜马拉雅山南北坡国际综合科学考察队的一员。科考队15日从拉萨出发,当天在赴江孜县途中考察了尼木县与仁布县交界地段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峡谷。

      边教授指出,尼木-仁布段峡谷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峡谷以北是冈底斯山,属于欧亚大陆板块的南缘,山体以花岗岩为主。峡谷以南是喜马拉雅山北缘的增生带。

      “增生带是洋壳向北俯冲时,洋壳上面的沉积物、洋岛、海山等,没有俯冲到欧亚板块下面,而是堆积在俯冲带上日积月累形成的。”边教授解释说。

      青藏高原的隆升与喜马拉雅山的抬升一直是大地构造学界关注的焦点。据边教授介绍,学界目前普遍承认的板块碰撞说认为,大约6500万年前,向北漂移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在陆陆俯冲、强大的挤压应力和深部地幔过程的共同作用下,青藏高原包括喜马拉雅山逐渐隆起。

      两大板块间的新特提斯洋从此消失了。在这沧海桑田的巨变中,不仅形成了集中着世界上所有8000米级山峰的一片连续的高原面,也在碰撞的缝合带上留下了一条深邃的痕迹——雅鲁藏布江峡谷。

      边教授指出,雅鲁藏布江峡谷以南的山体主要由海底沉积物、洋底火山岩、蛇绿岩等组成,是远古时代海洋存在的证明。

      “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也在抬升,所以水面也被抬高。但碰撞形成的缝合带在力学性质上比较薄弱,因为岩石构成比较复杂,不够坚硬,所以抗侵蚀能力比较弱。所以,水流向下侵蚀产生的效果比较强,形成了峡谷。”边教授说。

      “而且,这个缝合带经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断层破碎带发育比较明显,更增加了这种侵蚀强度。”边教授说。 同时,他指出,尼木-仁布段江面没有雅鲁藏布江其他地段江面那样宽阔,水流速度相对较快,水流携带泥沙的能力和侵蚀力也比较强。但由于中段峡谷上游与下游的海拔高差不是太大,所以中游峡谷规模较小。而位于林芝县境内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由于上、下游巨大的海拔高差,所以显得更深、更壮观。

      他说,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峡谷两边呈现了多处高出江面几十米的较宽的古河床,这种古河床在构造学上称“河流阶地”。研究“河流阶地”,将会对研究青藏高原的隆升产生积极意义.

    【责任编辑 徐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