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热带植物园
  • 大鼓崇拜
  • 野象谷
  • 竹楼情深
  • 走进印控克什米尔
  • 温德尔·门德尔提出重返月球计划,该计划分4个阶段,耗资千亿美元,前景十分乐观
  • 火星是在地球以外最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长期吸引着人类;21世纪人类将登上火星
  • 飞往火星,宇航员往返一次大约需要两年
  • 改造火星生态环境的设想是有可能实现的
  • 英雄式的戴达罗斯远航:从发射飞船到地球收到飞船探测信息,其间需经过60年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克什米尔<%=id%>


      摄影/王邦宪
      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最北端,处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国之间,总面积为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700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克什米尔所包括的6个部分(克什米尔谷地、查谟、蓬奇、吉尔吉特、俾路支斯坦和拉达克)中,克什米尔谷地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克什米尔境内山峦众多,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因山巅多常年积雪,水源丰沛,克什米尔地区河湖众多,风景迷人,夏季凉爽,空气清新,素有“东方瑞士”的美称,是天然的旅游胜地。克什米尔地区以农业为主,主要的农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等;刺绣、地毯、石刻等。手工制品颇负盛名。
      克什米尔原属英属印度的一个土邦,拥有相对的独立性。1949年1月,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印巴划定了“实际控制线”——它起自查谟和阿克努尔的西边,向北到达蓬奇和乌里的西边,再向东转弯到达卡普瓦拉北边,然后到达格尔吉尔正北的一个山峰,然后再向北拐,直达没有划定停火线的锡亚琴冰川地区。现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分为两部分:自由克什米尔和北—部地区,首府为穆扎法拉巴德。印控克什米尔首府为斯利那加。第一次印巴战争后,双方开始在实际控制线沿线和控制区内重兵布防,形成军事对峙状态。
      克什米尔,这个素有“天堂”美称的地方却以它多舛的命运吸引着全世界的关注。
      克什米尔在历史上曾经几易其手,其地位一直没有确论。我国西汉时期的西域都护府,其辖区就包括现今的克什米尔一部分,吐蕃(历代藏族地方政权)也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统治着克什米尔的大部分地区。在唐代,吐蕃对克什米尔拥有百分之八十的控制权,当时的史书称克什米尔为“大勃律”和“小勃律”。元朝时期,克什米尔的大部分地区为元朝政府的总制院与宣政院辖地,明时改为由明朝政府派往西藏的“乌思藏宣慰司”管辖。清朝前期,清政府还拥有对克什米尔大部分地区的主权,当时称其为“拉达克”,属阿里高原的一部分。1846年,英国武装吞并了拉达克地区,并将其与英属克什米尔合并,总称为克什米尔,其疆域一直保留至今。
      克什米尔地区自古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居民中以伊斯兰教徒为主,余下为印度教徒、佛教徒。由于克什米尔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与喀拉昆仑山脉的结合部,闪而全境以山地高原为主。尤其是北部和东部地区,崇山峻岭,积雪终年不化,人迹罕至,雄鹰成为那里惟一的“统治者”,翱翔的雄鹰被克什米尔人视为圣物,在克什米尔人的古老传说中,克什米尔人与出自喜马拉雅山脉的雄鹰有着割不断的血脉联系。
      英国人曾经征服了这头雄鹰,但英国人的轻率和不负责任又把这头雄鹰扔进了刀光剑影之中,令这头雄鹰伤痕累累。
      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布独立。退出历史舞台的英国殖民者把印度政权分别交给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来掌管,于是,在英国人撤走之后,南亚次大陆分别成立了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
      印巴分裂后留下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克什米尔——查谟土邦的归属问题。英国人将克什米尔的归属交由当地土邦首领自行选择。当的的克什米尔——查谟土邦的王公足一名印度教教徒,但其臣民则大部分是伊斯兰教教徒。因此他在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的问题上一直举棋不定。不过影响克什米尔——查谟土邦的*人物不是土邦王公,而是克什米尔党的领袖穆罕默德·阿卜杜拉。阿卜杜拉的观点与印度国大党的观点一致,主张建立一个不分宗教种族的统一的世俗化的印度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不同信仰的人民可以和睦相处。
      克什米尔——查谟土邦的广大伊斯兰教徒则坚决要求加入巴基斯坦。1948年10月,巴基斯坦国内一些伊斯兰教组织鼓励和支持靠近巴基斯坦边界的帕坦人土帮部落进攻克什米尔,很快,帕坦人就占领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克什米尔王公逃亡到印度求助。印度反应迅速,保证给克什米尔王公以军事和*支持,而这位土邦王公在没有与其臣民和*领导人协商的情况下,同意克什米尔加入印度。于是,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立即派出军队到克什米尔,并答应在赶走帕坦人部落后,让克什米尔人民举行公民投票,以决定克什米尔的命运。而在克什米尔,印度教徒则在锡克族人阿卜杜拉的领导下进行反对帕坦人部落的斗争,并反对加入巴基斯坦。
      阿卜杜拉是印度总理尼赫鲁的亲密朋友和崇拜者,他为印度军队进入克什米尔打开了力便之门。在印军的帮助下,帕坦人部落不得不撤人巴基斯坦。这导致巴基斯坦正规军直接加入到争夺克什米尔控制权的战争中来。印巴两国爆发了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这时联合国加以干预,在美国的建议下,联合国安理会最终于1948年8月31日通过了《关于克什米尔问题的决议》,要求印巴两国无条什停火,并由克什米尔人民来决定克什米尔的命运。这是美国首次插手克什米尔事务。1949年1月1日,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印度占领克什米尔的2/3,巴基斯坦占领克什米尔的1/3,从此克什米尔被一分为二。但是停战协定未能消除克什米尔危机,双方都怀有敌意,并都声称对克什米尔拥有全部主权。
      经过多次武装冲突和两次大规模地区战争洗礼之后,印度实际控制了克什米尔五分之四的人门和五分之三的领土,巴基斯坦则实际控制了克什米尔五分之一的人门和五分之二的领上。近年来,克什米尔地区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但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区分界线两侧的部队每年都会发生大量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和交火事件。1971年12月,当印巴两国在孟加拉国问题上发生冲突时,印巴在克什米尔的战斗再度打响,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达几十万人之多。1972年,印巴两国政府同意克什米尔问题必须由双边经过*谈判解决。但时至今日,克什米尔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不仅如此,在克什米尔,武装冲突和恐怖事件不断,民族矛盾尖锐,克什米尔始终是印巴次大陆的最不稳定因素,甚至也是亚洲乃至全世界的重要的不稳定因素之一,有人甚至断言,未来的克什米尔战争有可能会引发世界大战。不过,近一个时期以来,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暂熄战火,让我们看到了和平的一线曙光。
      克什米尔人民期待和平,克什米尔这头喜马拉雅的友鹰在滴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