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热带植物园
  • 大鼓崇拜
  • 野象谷
  • 竹楼情深
  • 走进印控克什米尔
  • 克什米尔
  • 火星是在地球以外最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长期吸引着人类;21世纪人类将登上火星
  • 飞往火星,宇航员往返一次大约需要两年
  • 改造火星生态环境的设想是有可能实现的
  • 英雄式的戴达罗斯远航:从发射飞船到地球收到飞船探测信息,其间需经过60年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庆元大济<%=id%>


      我们去大济,是奔着大济村里古地道去的。想想看,一个方圆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小村子里,会有大量神秘的古地道!只这一点,就足以引起采访者的兴趣。
      我们从浙江西南边陲小镇廿八都出来时,已是下午4点多钟。我们一刻不停地向前趱路,直到天黑才到了福建的松溪。我们的目标不是福建松溪,而是浙江庆元。但是由于浙西南多山,且山都比较高,路况较差,道路难寻,所以从廿八都到庆元,必走福建,然后再进浙江。天黑汽车走陌生的山路是很危险的事,所以我们到了松溪后,便停下住宿。
      
      有意思的是,福建本是产茶大省,特别是乌龙茶,全国首屈一指,我们在那里喝茶时却出了件新鲜事。在县招待所办好人住手续以后,我们信步来到大街上找饭辙。这时已是晚上9点多钟,有些小饭馆已经打烊,见路边还有一家小饭馆开着门,便进去吃饭。老板娘问我们喝不喝茶,我们说喝,谁知道她竟然拿出来一个大号浅*搪瓷茶缸子给我们沏茶。走了那么多地方,还没见过哪家饭馆沏茶用大茶缸子的,何况是在产茶大省福建。我们的司机一看就笑得不行。没想到在用小碗喝功夫茶的地方,还有用大茶缸子沏茶的。
      第二天一清早我们就继续赶路,上午9点左右,到了庆元县。首先扑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廊桥。那时我们还没到泰顺,还没见过廊桥,这么漂亮的廊桥。我们赶紧拍照。这座桥呈红色,木结构,一看就是年头久远的古廊桥。我们向正在廊桥里面休息的老人打听这座桥叫什么名字,老人们告诉我们,它叫“咏归桥”。我们又问“咏归”是什么意思?老人说,这里的人们经常外出做生意,主要是出售自己种的香菇,一般是冬日他们在异乡辛勤劳作,春暖花开时才从外省归来,所以叫“咏归”。还有一说,这座桥的下面有一块大石头,状似乌龟头,这座桥好似乌龟身,所以也有“咏龟”之意。听完老人的介绍,我们赶紧下桥走到桥下看,果然有一块大石,连同桥体,恰好是一只大乌龟形状。不管是“咏归”还是“咏龟”都是极富诗意的名字,这个地方也就富有了几分诗意,不由得平添几分好感。桥洞里停泊着几只小船,更增了几分韵味。
      然后我们便又驱车直奔离县城2.5公里的大济村。村名叫大济,实际村子并不大。进了村以后,我们找到村委会,说是村支书到县城去办事了,便找来了村支书的妻子小吴。这个村的大姓就是吴姓。小吴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妇女,看上去很厚道。她便带领我们参观她们的村子。
      大济村原名椤洋源,因当地一大片椤树林而得名。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吴姓远祖吴崇煦从绍兴迁入此地后,希望子孙后代均具经邦济世之才,从而把村名改为大济。后来的事实证明,吴崇煦眼光独具,这里真成了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之地——这是后话,一会儿就会提到。
      小吴领我们头一个看的,不是古地道,而是在当地最负盛名的双门桥。双门桥也是一座廊桥,看上去比较古老了,也是木结构。桥不长,只有11.15米,宽4.5米,此桥也叫“双桂联坊”,是为纪念一家两进士建造的。据史料记载,宋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和景祜元年(公元1034年)吴毅、吴毂兄弟二人(他们就是吴崇煦的儿子)同登进士。为纪念这一门双进士的荣耀,大济人在清雅别致的临清桥头两端各建造了一个木牌坊,形成双坊护桥,所以也叫“双桂联坊”,后来就改称“双门桥”。
      从双门桥我了解到,别看这个村子小,又地处边远,但是这里书香气弥漫着中国大地。小小的村子,竟然出了24个进士(也有说26个进士)。村里特别辟出一大间房子,把24个进士的画像都挂了出来——这是大济村的骄傲。这里不但有24个进士,还有非进士出身而涉足仕途者百人,而且不乏名人:北宋进士吴桓的长女是当朝宰相李纲(即那位以抗金不屈而青史留名的爱国英雄)的母亲,吴桓的长子吴彦申当然就是李纲的舅舅,舅甥二人于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同登进士。看来不光有兄弟同登金榜的,还有舅甥同登金榜的。由于这24个进士都是吴姓,所以吴姓宗族在当地成了名门望族。此外,著名学者王阳明曾到大济讲学,南宋名相文天祥曾为吴氏族谱作序……用老百姓的话讲,叫作小村子有大“风水”。这正是吴崇煦所盼望的。
      从这个地处边远的小村子的文化积淀,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其实,庆元是一个很闭塞的小山城。始置县于南宋宁宗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故此县名为“庆元”。庆元县被崇山峻岭环抱,百山祖是浙江第二高峰,海拔1856.7米,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庆元境内山岭连绵,从东南而望,一片青山,高大巍峨。后来当我们从庆元城出发去泰顺时,才深刻体验出山的高大与山路的险峻。清光绪版《庆元县志》中记载:“处郡万山中”;“地皆天设之险,野少夷旷之区”;“深辟幽阻,舟车不通,名人游历足迹之所不至”。正因为如此,我才对于这里竟然出了这许多进士深感不解,也足可见这里文化之深厚。也许与现代的高考中榜学生很多出于贫困地区是一个道理吧。
      
      看过双门桥,然后就去看古地道。这里一共发现七个古地道。从外面就可看到古地道口,呈券形,用砖砌成。我所看到的地道口都用卵石堆砌堵住,不知为何。这些地道口大多在古街或墙基上,有的通往屋内。我们在一家的屋内看到有一小梯直通下面的地道,但里面幽深,水漫阶梯,无法下去。问起这些古地道的出处,即什么时间、什么原因挖了这许多地道,当地人也说不出准确的来由。其说法甚多,有的说与南宋绍熙年间的党禁有关,有的说与抗元有关,有的说与抗清有关,也有的说与农民起义有关,说法不一,莫衷一是。据我分析,或许与外族(当时的外族)入侵有关。由于宋代大济村有不少人身居要职,宋将亡时,许多高官解职归田,誓死不降元,于是为了抗敌而挖了这些地道吧。村里现在还有对元“三不降”之说:“主降奴不降;女降男不降;老降少不降。”由此也看出这是个重节义的村子。
      据当地人讲,这些古地道里面有1.5—1.8米高,基本可容人或直立或躬身行走,壁上有灯龛,卵石地基,顶部为券形,地面铺平砖。这些地道有的直通野外,有的通屋内,但大都被堵住。关于地道有一个故事:据说1970年左右,上面号召“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当时村里的负责人想起了自己村里的古地道,就领人挖开了封堵的地道出人口,然后在原有地道的地面再向下挖。可是里面的地面土很硬,10个壮劳力干了一个星期才挖了10米,再加上越挖空气越稀薄,屋里的人们又怕影响房屋的地基,于是他们不挖了,又把洞口封住。改革开放以后,出于开发旅游的需要,又把洞口挖开,可是与以往不同的是,原来里面很干燥,这时却积满了水,所以终究还是没有把古地道开放供游人游览。
      大济村还有一大景观,是卢福神庙。一般的村子里很少有这么大的庙宇。这里供奉的是被当地老百姓尊为神医的卢福神。这位卢福神姓名已无据可考,只传他是温州人,是庆元某代吴姓夫人的舅父,是个读书人,没走科举仕途之路,而是悬壶济世,医道精良。也有一说,说卢福神就是古代名医扁鹊(当然,扁鹊就不一定是大济人了,不过纪念名医耳),当地也有人直呼扁鹊庙的。这座庙占地1600平方米,总体布局为四进,由戏台、厢房、中堂、前殿、后殿组成。明间为抬梁式,暗间为穿斗式,山门朝西南方向。正殿供奉神医,后面是观音堂,供奉如来、弥勒、观音、韦陀等佛教圣主。一般的南方村落里戏台是建在宗祠里的,此村却建在了神庙里,这是一大不同。把神医与佛教圣主一起供奉更是一大特色。由此也可看出中华文化的广博胸怀——没有门户之见,所有被人们崇拜、尊重的神灵,都可被中国人接纳、尊崇。小吴对我们说,这里求的药很灵的,在这里抽签,到旁边一处药店即可凭所抽的签去买药。看来当地的老百姓若患了小病小灾基本上都是在这里“就医”的。当然,以无神论者的眼光看来,这都是无稽之谈,但是老百姓信,这是事实。卢福神庙里香火很盛,我们去时,看到里面有不少人在烧香、求签。以我们看来,这里既是古老的文物保护单位,又是一处让人有所思索的景观。
      
      走出卢福神庙,我们来到了一处花园一般的所在。古树、绿草、曲径、石桌、石椅。小村里有着许多古老树种和古树。有的树龄已高达几百岁。有一棵古树根系已突出地面,形成好几个树洞,孩子们在里面玩耍,有足够的空间。我们走得有些累了,便坐在石椅上休息,看着这些美景,真的让人流连。但是此时已近正午,我们还要赶往泰顺,于是告别了小吴,继续踏上征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