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热带植物园
  • 大鼓崇拜
  • 野象谷
  • 竹楼情深
  • 走进印控克什米尔
  • 克什米尔
  • 庆元大济
  • 飞往火星,宇航员往返一次大约需要两年
  • 改造火星生态环境的设想是有可能实现的
  • 英雄式的戴达罗斯远航:从发射飞船到地球收到飞船探测信息,其间需经过60年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昆明的风花雪月<%=id%>


      摄影/张天鹰
      有人曾经诙谐地说,如果寄一封信,上面写着“春天”收,那么这封信一定会被投寄到昆明的邮局,因为这座城市四季都是春天,被人们称为“春城”。所以,昆明的风是属于春天的,温暖、和煦。昆明的天气也格外宜人,没有北方的凛冽,也没有南方的阴霾。一位昆明诗人曾在自己的诗中这样写道:“昆明是一颗一年四季都晶莹着的露珠。”没错,这颗露珠不仅晶莹,而且多情。
      风是风物,是风情,是风貌。多情昆明自有其多情风韵。在2005年中国最具人气观光城市评选中,昆明位居前列,“春城”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春城”一说据说最早是由明朝诗人杨慎在他的诗作中提出来的。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嘉靖年间状元,是明代数一数二的大诗人,他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被称为千古绝唱。而诗人吟咏昆明的诗句“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春城风物近元宵,柳亚帘栊花覆桥”,也成了千古名句。从杨慎开始,昆明作为“春城”的地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推崇。
      人称广州是花城,可在我来看,昆明才是一座不折不扣的花城。成立不久的昆明花市(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借鉴荷兰“阿斯米尔”花卉拍市的运作模式,业内人士称其为“中国的阿斯米尔”。信息化把昆明的“花市”变成了“拍市”,从2002年开业至今,已有400多家花卉客商与“花市”签订了入场合同。每天在此交易的大宗客户就有一百多家,囊括了中国20多个大中城市和部分东南亚地区的花卉客商。秋、冬、春三季,这里的日交易量可达百余万枝。夏季是云南鲜切花的销售淡季,但昆明花市每天仍保持着30—40万枝的交易量,为中国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各国花卉交易市场之首。
      昆明尚义街经营鲜花批零销售已有十几年的历史,目前,有近百家商户在此长年经营花卉业务。在尚义街购买鲜花和干花,是绝大多数到昆明的外地游客的必选项目之一。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昆明的花店都为游客提供了可于飞机托运的包装纸盒,且价格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而尚义街的花市,除了零售外,还向一些“散户”批花,昆明市内所销售的鲜花很多来自尚义街。其实,来昆明的外地人会发现,昆明大街上的花店数量其实并不是很多,但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昆明的花不仅在花店里出售,还在菜市场、早市、夜市上出售。每个菜市场、早市、夜市上都有很多卖花的摊点。昆明人买花像买菜一样方便和随意。大多数昆明主妇都有买完菜后再买一把鲜花回家的习惯。昆明人不仅爱花、赏花、种花,并且还酷爱吃花,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在他的散文《昆明的雨》中就曾描写过昆明人吃花的讲究。据调查,云南各族百姓常吃的花卉达160多种。在昆明的菜市场上出售可做菜的鲜花就有金雀花、芋头花、苦茨花、芭蕉花、紫藤花、石榴花、老鸦花、南瓜花、攀枝花、槐花、百合花、仙人掌花等等,不下几十种。昆明人吃鲜花之前会先用水把鲜花泡一泡,或者在沸水中焯一下,把花中不利于健康的成分去除,接下来或炒或炸或蒸或煮,做成家常菜如“鸡茸金雀花”、“茄子芋头花”、“黄花枇杷”、“樱桃肉烧玉兰”、“菊花米线”、“菊花银耳气锅鸡”等等,样样爽口,且光听菜名就让人馋涎欲滴。而许多老昆明人则习惯将鲜玫瑰花瓣洗净晒干,切碎后与红糖拌匀,放在罐中“糟”五六十天,糟好之后的“玫瑰糖”可以用做糕饼的馅,吃起来色、香、味俱全。昆明传统的鲜花糕点,如玫瑰糕、荷花饼、菊花饼个个香味扑鼻,皆因有了鲜花的滋润。昆明餐馆几乎每一家都有几道鲜花菜作为招牌菜,最集中的地方是“北大门”美食街,那里的鲜花菜品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家。
      传统的景星花鸟市场位于昆明市中心的甬道街。甬道街两侧的行道树是法国梧桐,春夏两季,浓荫蔽日,再加上周边的老建筑,颇有身处异域的感觉。花鸟市场长度不过两百米,却店铺林立,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这里出售的东西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有花卉、苗木、鸟雀、观赏鱼、钓具等,还有玉器、奇石、根雕、工艺品、古玩等。如今的昆明景星花鸟市场泛指昆明的文明街历史街区。它东至正义路,西至市府东街、云瑞西路,往北包括文庙、胜利广场,南至景星街。是目前昆明仅存面积最大、文物建筑较多、传统街巷完整、传统商业和民居建筑较多的老街区。感受昆明“花城”的味道和老昆明的市井生活,就算不想买东西也该到这里来转转,品尝一碗“建新园”的过桥米线,吃上几块味道独特的老昆明烧豆腐,再把老字号“福林堂”里的传统云药带一些回家赠送亲朋……无怪乎有人说,到文明街历史街区转一转,就能把老昆明的感觉和味道都找齐了。
      说到昆明的雪,许多人都会纳闷,不禁要问:昆明有雪吗?昆明不是春城嘛,哪来的雪?告诉你,昆明有雪。昆明不仅下雪,而且昆明的雪山并不比丽江的玉龙雪山、香格里拉的梅里雪山逊色。但一般人都没有见识过昆明的雪。其实,就在昆明附近,有一座“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高山,名为轿子雪山。它位于昆明以北禄劝县的乌蒙乡,北依金沙江,是乌蒙山脉余脉拱王山脉的主峰,海拔4223米,是昆明市辖区内的最高峰,其云海和终年不化的冰雪世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
      昆明的“月”其实代表了两层含义:一层是属于物质层面的。据说在滇池赏月绝不亚于在杭州西湖赏月。昆明的月亮看上去更圆润,更皎洁,因为这里的天气很少阴霾,同时因为昆明是高原,离月亮更“近”;另一层则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是指昆明人的情调生活。据说昆明的时尚男女并不喜欢“小资”的说法,他们更愿意把他们的时尚生活方式称之为“情调”。讲究情调,追求情调,是昆明许多年轻人的活法儿。
      “昆都”是昆明夜晚比白天更“亮”的地方。酒吧、茶馆、迪厅、KTV、电玩、网络、时装、化妆晶、小吃——“昆都”集中了昆明几乎所有可以消费、娱乐的元素。有一个民间统计,到“昆都”来的男女大都在25岁以下,他们衣着时尚,但很少有穿成套名牌的。他们大部分穿着从钱局街、国防路、新闻路上的小店里淘来的衣服,款式新潮,面料多变,绝对紧跟潮流,却谈不上多么名贵。“昆都”的“情调”是属于大众的,绝对“物美价廉”。
      昆明真正的“情调”生活属于“创库”。 “创库”被称为昆明艺术家的“左岸”,那里的咖啡馆和酒吧是激发艺术家灵感的源泉。自从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艺术家七手八脚地把个破旧工厂的车间和仓库装上楼梯、涂上颜色之后,“创库”就变成了一个与外界浮华世界相对隔离的空间。它模糊地定位于工作室、画廊、展览馆、酒吧以及私人俱乐部之间,展出的东西包括观念、美术、摄影以及行为艺术等,主题活动频频举办。最“酷”的是,在“创库”,你还可以找到来自美洲的大胡子艺术家所开设的酒吧和欧洲的美女所开设的艺术工作室。“创库”不仅是昆明而且是整个中国西南地区先锋、前卫的艺术及“小资”男女的集散地,昆明籍当代著名诗人于坚说,“创库”是被另类到极致的绝版。
      与“创库”浓郁的西方后现代风格不同,翠湖的“情调”是属于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这里的文化氛围是被历史的手掌打磨过的。遥想当年,西南联大的教授们在昆明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就是翠湖。闻一多、沈从文、朱自清、钱钟书等都曾来翠湖盘桓小憩。冰心在昆明的时候,也最喜欢到翠湖来。至今,翠湖也是喜好民间艺术的人所向往的地方。据说,只有在翠湖的茶室里,才可以听到正宗的云南各民族乡村歌曲及小调。翠湖,是属于民族的,也是属于民间的。
      昆明的风、花、雪、月并不仅限于此。拥有2800多年人文历史的昆明在风花雪月之外更是人杰地灵:下西洋的郑和、护国讨袁的蔡锷、写下《义勇军进行曲》的聂耳都是昆明人。上世纪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大后方,昆明更是担负起了历史的重任,西南联大让世界记住了昆明,昆明也为中国积蓄了力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