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流不尽的赤水河 道不完的英雄情
  • 赤水桫椤——最后的侏罗纪生命
  • 黔北古镇:赤水丙安
  • 苗族女人王安丽的绣嫁人生
  • 沙漠与大海
  • 走进大清真寺
  • 阿巴耶咏叹调
  • 安顿灵魂的地方
  • 短期搭伴
  • 彩色赤水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猎鹰和骆驼赛<%=id%>


      科威特人的衣食起居因为石油经济的发展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尽管如此,千百年来形成的一些传统习俗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在今天更加“发扬光大”。让我们去感受一番他们对猎鹰和赛骆驼的挚爱吧。
      雄鹰善于识别自然风云变幻,并独具飞越崇山峻岭的毅力和敢与狂飙飞沙搏斗的勇气。正因为它的聪慧、敏捷以及勇猛的性格和武士般的雄风,使得阿拉伯人酷爱雄鹰。科威特把巨幅的雄鹰图案铸成国徽,高高地悬挂在政府和重要机关的大门前和会议厅的上方,作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除此之外,鹰在阿拉伯地区还有它特殊的功用,即捕捉猎物。此时它们被称之为“猎鹰”。捕鹰、驯养鹰和放鹰捕猎,可以说遍及整个海湾和阿拉伯半岛的沙漠地区,是所有阿拉伯贝都因人的嗜好。发现石油以前,放牧和捕猎是生活于沙漠中的贝都因人的主要生计。贝都因人一般是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即冬春两季到沙漠里捕猎。他们以骆驼为运输工具,驮运上水、食品、咖啡壶、帐篷等必需品,并给骆驼饮足水,然后成群结队地进入大沙漠。随着近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它所带来的现代文明已极大地改变了阿拉伯人的衣食起居,就连去沙漠捕猎也现代化了。如今,在科威特,可以看到人们开着四轮驱动越野车到大沙漠放鹰追捕猎物。到了沙漠里,他们的汽车分散开来,四处进发。只要有猎物,就继续前进。晚上,打猎归来,猎人们聚集在一起,支起帐篷,燃起篝火,在熊熊燃烧的烈火周围,喝着咖啡和奶茶,讲述白天捕猎的故事或沙漠里的传奇。猎人们的谈笑风生和明亮的篝火,为空旷沉寂的沙漠增添了几许生机。第二天,当太阳从地平线冉冉升起时,伴着汽车隆隆的轰鸣声,他们又结队出发去迎接新一天的狩猎生活了。
      科威特每年11月都要举行骆驼赛:骆驼赛场很大,大概有二四公里长、一公里多宽,周围还布有铁丝网栅栏。因为观看骆驼比赛是免费的,如遇上大赛,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开着汽车从四面八方涌向这片荒凉地带。可以想像:在人烟稀少的荒漠里短时间内集聚这么多人会是怎样的一种壮观景象。骆驼比赛看台不像足球场看台呈椭圆形,而是像一个大的检阅台。它长约100多米,上下数十排座位,分成几段。中段前排设有工族成员和高级官员专席,还会有应邀来观赛的海湾邻国王室成员和政界要人。视野之内,可见电视摄像机分布于赛场的各个重点部位:因而,每次骆驼比赛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世界其他地区罕见的。
      骆驼赛场不像赛马场,没有闸门,比赛开始前参赛骆驼挤成一群,哨声一响,驼群便往前冲,不过赛骆驼的速度比起赛马来说慢多了。当离终点只有一千多米时,骑士会不停地鞭打骆驼加速前进,而比赛现场报告员此时更会提高嗓门,像拍卖会的报价人一样,除了拼命地叫喊领先骆驼的名字,还大声呼叫骆驼主人的名字,并添油加醋地进行解说,充满感*彩。快到终点了,场上的气氛热烈而紧张。赛驼一个接一个越过终点线,骑士旋身下鞍,他们气喘吁吁地一个个扑进训练师的怀抱里,像是在述说胜利的喜悦或失败的委屈。原来这些骆驼骑士都是些娃娃,多数只有十二三岁。比赛后,这些小骑士当场可以在赛驼办公室领取为数不多的赏金,但是获奖骆驼主人的奖品则是几万美元的四轮驱动高级越野汽车等。按照比赛规定,每场赛事下来,得胜的骆驼还要接受赛会兽医检察,确认是否用过兴奋剂。千百年来,阿拉伯贝都因人的生活一直与骆驼密切相关,可以说他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骆驼。现在科威特等海湾各国花大钱举办骆驼赛,既是为了娱乐、消遣,也是为了保存和发扬千百年来的沙漠民族文化传统。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