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大沽铁钟之谜
  • 英勇与屈辱的见证——大沽炮台
  • 原生地带里的原住民族——布朗族
  • 醉卧仙霞山——廿八都印象
  • 观景莫过富春江
  • 教堂和文化
  • 人与环境
  • 大洋彼岸的呼唤
  • 大钟在英国
  • 一波三折迎回归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西安,泡出来的味道更浓<%=id%>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1901年2月号上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专题介绍了中国西安。那时候西安的英文拼写还是SINGAN。《美国国家地理》那篇文章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西安,它的荣耀得益于它曾经是至少五个朝代的国都。”美国人没有搞错,西安的荣耀的确源于它曾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古都之一,而且它也曾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繁华的都会之一,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东西方交流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历史上,丙周、秦、西汉,西晋、隋、唐等6个朝代都曾把自己的统治中心建立在这里,如果加上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前秦,后秦以及南北朝时期的西魏和北周,西安被作为国都的历史可达11次(这还没算上李白成等农民起义军在这里建立的政权),把西安这11次作为国都的历史加在一起,时间竟长达1100余年之久。而在公元6-9世纪,西安还是东亚乃至世界的第一大城,是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欧亚大陆货物的集散地。盛唐时期,到西安(当时叫长安)来,对生活在欧亚各地区的人们来说,是一种向往和荣耀。那位“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唐朝诗人,看到的只能是长安的一角,有人算过,在唐代,即使是骑着马,一天的时间也只能跑遍长安的三分之一?
      长安真的很大,长安的大,还存在于许多国家的历史典籍中:在日本的许多古籍中,“长安”一词曾经是文明、繁华与宏大的代表。在日本古代的俳句里,有人曾经形容,去一趟长安就可以一生无憾。那时候,长安城所传达给世界的是一种挡不住的感觉,是一种挡不住的味道,这种味道可以飘洋过海,可以让人生发无限美好遐想。
      公元630年,日本国难波港(今日本大阪港)内一派热闹景象,又一支准备渡海前往中国的船队要出发了。日本舒名天皇特地到港口设宴送行。舒名天皇说,你们是全国选拔出来的佼佼者,能够到大唐去,能够到长安去,多么让人羡慕呀!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大向上。舒名天皇当时的原话不是这样,但意思是这样的。这些被寄予厚望的人是舒名天皇派出的“遣唐使”,他们由天皇任命的国家使臣、留学生和工匠组成,他们到中国的目的就是学习并把所学到的东西带回日本。直到唐朝结束,这样的“遣唐使”日本一共派出了19批。这些人带回了知识,同时也带回了西安的味道、有人说日本人的许多调味料就是当年从长安引进的,从长安引进的味道,不用说,一定浓厚。
      改建于隋“大兴城”的唐长安城面积是现今西安城的近8倍,它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会,如同今天的纽约,伦敦一样令人瞩目。整个城市布局严谨,街衢笔直,殴堂宏大,楼阁鳞次栉比,有皇城、宫城、里坊以及东西两市,如果加上大明宫的话,长安的城市面积在当时已达近百平方公里,不要说比当时只有不到10平方公里的日本京都,就是比50平方公里的北宋的开封和60平方公里的清朝的北京也不知要壮观多少倍;无怪乎当时的日本天皇要亲自选定到长安学习的人员,这样的地方,来一趟可不容易。
      我曾经几次到西安,每一次感觉到的味道都不一样,这味道不光来自西安的小吃,也来自这里许多特殊的文明。羊肉泡馍的味道好不好,当然好,好的关键在泡,所以我总感觉,西安的味道其实是泡出来的,是历史泡出来的,也是上好的羊汤泡出来的。钟鼓楼外的人们总是那么悠闲,一不留神,就能让你回到夜夜笙歌,燕瘦环肥的大唐盛世。
      西安的老城区,其人口密度据说已经超过了世界人口最密集的东京:西安老城区足以西安古城墙为范围的。目前的西安古城墙范围内的老城区据说是唐部长安的核心城区,明城墙大多是在唐城墙遗址上修筑起来的。唐部长安的城墙可以分为三种格局:东城墙是一个小范围,然后是皇城墙,再一个是外廓墙。同时,西安很多街道的格局也是在唐时留下来的。承天门在唐的时候就相当于现在北京天安门的地位。承天门外是百多米长的横街,还有北广济街、南广济街、朱雀大街和明德门。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轴线格局,它们同时也是现代西安城市与盛唐时期的长安绵延下来的血脉联系。
      据史料记载,唐代长安城墙的城墙根儿是来自各地(包括中亚和西域)的小商贩们聚集叫卖的地方。唐代长安城自公元1100年被战火吞噬后就再也没有能够再现大唐盔世寸的景象?
      到西安,当然就要登古城墙。西安古老而醇厚的阳光洒在这个同样古老而醇厚的城墙上,让人总会生发许多联想。站在城墙的垛口前,可以眺望西安古城墙的两边。城墙被翻修得很新,但门的名称却部是极古典的,如朱雀门、南廓门、玉祥门、明德门,尚德门……一见这古城墙,便让人的心顿时沉静下来,浑身上下,似乎已浸透了古意。
      西安不仅有古意,西安的时尚与现代同样令人讶异,不能说在中国领先,但在西北各省,绝对首屈一指。每到夜晚,南大街灯红酒绿,尽显大都市繁华气派;东大街店铺鳞次栉比,世界各大名牌商品在这里全能找到踪迹;紫薇花园广场雕塑奇特,灯光绚丽,显得典雅而艺术。当然,说到西安的现代,有一个地方是绝对绕不过的,它就是德福巷。
      “德福巷”是一个很中国的名字,有着纯粹的中国建筑,却是一条充满了小资情调的街道。不到两公里长的街道两旁,开满了大大小小的咖啡屋,酒吧、茶馆,名字都起得很雅皮。闪闪烁烁的霓虹也为这里增添不少梦幻味道。不知从哪家酒吧里传出若有若无的英文老歌,抬眼一望,却是红砖绿瓦,却是曾经照耀过唐朝的那个月亮,真是不知“今夕是何年”呀!与许多城市的酒吧街一样,晚上是德福巷最热闹的时刻、在一些咖啡屋里面,穿着西装的年轻白领们以各种不失体面的姿势坐着,开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手里端着的是正宗的国外咖啡。仔细观察,这些穿西装扎领带的白领金领们的子里往往还拿着一册唐诗宋词的线装版选本,优雅的白话文英文中也时不时地夹杂着一两句唐诗宋词。
      西安的地名也很有味道,现存的众多地名中,诸如朱雀门、端覆门、化觉巷、四府街、竹笆市、洒金桥、后宰门等等都是从唐朝传下来的名字。德福巷这个名字也起源于唐代,据说是唐代的一条饮食街,现在的建筑是在唐代的遗址上仿建的。外部建筑是古代的,表面装潢设备却是现代的和西式的。
      出生在这样一座随便刨一镐头就会刨出文物来的城市里,唐诗宋词早在娘胎里就融入了他们的血脉,成为取之不尽的古典情怀和用之不竭的日常用语,没有到过西安的人不能相信,那些从德福巷里出来、刚刚享受完咖啡跟爵士音乐的漂亮女孩儿,说不定会直奔老孙家羊肉泡馍馆、老樊家腊肉夹馍铺、贾三灌汤包子店、秦镇米皮摊,坐在那油渍麻花的木板凳上,于烟熏雾罩中淋漓痛快地海吃一碗羊肉泡馍或者一大碟用辣油调得红红的米皮、仅从这一点来看,西安的小资们绝对区别于其他城市。其他城市的小资们刻意标签化、模式化,穿什么、吃什么、用什么、在哪里消费似乎都是固定的,而西安的小资们、漂亮美眉们完全可以随机应变,随意而为,因为他们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的后裔,他们身上有着皇族的血脉、真的,在西安,漂亮美眉随处可见,她们和男孩儿们一起掰泡馍,哨子蹄,喝糊辣汤。这在其他城市比如说上海则是不可想像的。在上海,即使是里弄里长大的丫头,吃东西也要在弥漫着音乐的咖啡吧或酒吧里进行。但在西安,这些都被大而化之了,我在西安就不止一次地被西安的美眉招呼道:“这个伙计,让一下。”说实话,那感觉可真是味道十足呀!
      “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齐吼秦腔。”在内安听到一种说法: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结实,以免震坏了;二是演员身体要好,以免累坏了;三是观众胆子要大,以免吓坏了。秦腔的味道就像西安的大马路,直溜溜地,不拐弯,它高亢的腔调所带给你的味道完全让你无处躲藏。
      秦腔是属于西安的,品味秦腔,一如在西安的古城墙上独坐残阳如血的寂寞黄昏,独酌一坛酿制了千年的当地产的西凤酒,起开泥封,一杯又一杯,默默地、慢慢地品尝。
      在我看来,西安的确很像是一壶老酒,品的就是它封口里面浸泡多年的浓厚味道。当然,这壶老酒未必是西风,就像几年前在西安出土的那坛西汉时期的美酒,刚刚被考古专家打开一条小缝,浓、烈、辣、香等等味道就扑面而来,真的,你所能想到的味道,其实这里好像都有了。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