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大沽铁钟之谜
  • 英勇与屈辱的见证——大沽炮台
  • 原生地带里的原住民族——布朗族
  • 醉卧仙霞山——廿八都印象
  • 观景莫过富春江
  • 西安,泡出来的味道更浓
  • 走进文化的滨海新区
  • 回归蛮荒的新潮
  • 五千万美元的社区图书馆
  • 土林奇观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神秘的干尸洞<%=id%>


      早就听说古格附近有一个神秘的干尸洞。尸体堆得满满的,至今尸骨还残留着腐肉和干皮,更让人吃惊的是,尸体都没有了头颅。而考古学家在对尸体发辫及绑扎发束进行调查后,却宣布:这些尸体原先是带了头被放进山洞的!
      那么,这些尸体为什么没有头颅?这成了古格许多谜中的又一个难解之谜。有谜也好。正是这谜,才吸引了许多人在朝拜宏大的古格遗址后,仍然没有忘记干尸洞。
      古格参观完毕,已是中午。五月的高原,天气尚冷,大家都穿着毛衣毛裤,可是到了中乍阳光格外灼人,加上古格一上一下已有两个时辰,真正是人困马乏了!可我还是决定去干尸洞。札达县人武部张部长见我态度坚决,便请来了古格的藏族管理员为我做向导,并约好看过了干尸洞,我不再返回古格,而是顺沟而下,他驱车在沟外的象泉河畔等我。
      我和藏族管理员背朝古格向一条山沟走去。我打量着眼前的藏族管理员,他并不说话,只是友好地朝我笑了笑,黑红脸庞洋溢着稚气与憨厚的神情,年龄也就十五六岁,分明还是一个孩子。他矮小,瘦弱,上着浅色夹克,内穿紫色毛衣,一头浓密黑发盖住了宽宽的额头。
      我问他名字,他用汉话回答得含糊不清。我取出小本、笔请他写,他接过去望望我,慢慢地写了“阿旺群培”几个字。我看后异常吃惊,他虽然汉话说得欠流利,汉字却写得十分工整。
      他说,他上过四年学,家住附近的乡下,几个月前来古格当了管理员,每月工资200元,工作可不轻松。夏天游客多,只要来人就要陪着上古格,一上一下走快了也要一个多小时。在这样高海拔的地方,上上下下十分辛苦,常常忙得一天只吃一顿饭。
      闲聊间我们已经到了沟口,不远处出现一道长长的矮墙。阿旺群培说,这是古格最外层的护城墙,这样的城墙有三道。看那城墙,虽然残破得只剩墙基,可许多地方仍然可以看出当年一定很厚很高。古格历经700年悠悠历史,经历过无数次战火洗礼,之所以能够一次次躲过灾难生存下来,除了古格人的勇敢,还与它险峻的地理位置、高大的城池有关。即使是1630年,在与拉达克人的那场战争中,双方也相持了许久。起初拉达克人一筹莫展,并无良策攻破古格城墙,只好以屠杀古格子民逼迫古格王子就范。笃信佛法的古格王子,不忍看到黎民惨遭涂炭,只好订立城下之盟,开城投降,卑鄙的拉达克人却背信弃义,灭了古格王国。据说当年古格城墙上还嵌满了刻着佛像的石头,有四五千块之多,可是如今已所剩无几。徜徉残墙之间,偶尔见到几块刻着经文的经石,佛石却是见不到踪影了。幸存的佛石,都被当作文物锁进了古格窑洞。佛教传人西藏后,便有大量的佛像被刻在了石头上,虔诚的藏族人认为刻有佛像的石头可以镇魔祛灾,因而古格人把佛石嵌在城墙上,不光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寄托着一种情感、一种祈愿:佛法永存,保佑古格。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走出护城墙,沟口出现了废墟遗址,像是小小的城堡。附近有高大的佛塔,塔里藏着经文和模制的小泥佛。这些小泥佛藏族人又叫它“擦擦”。这里的“擦擦”最晚的为明朝末年,早期的有近千年的历史。“擦擦”大多为佛陀像,也有观音及各种度母,造型十分精美,是很好的佛教艺术品。
      从这里进沟,不远就是干尸洞,洞口不大,高不到一米,凿在沟左边的崖壁上,距离地面三四米高。这样的洞穴在古格、达巴古遗址有成百上千,十分常见,通常洞口小,里面大并有多室。
      我在阿旺群培的帮助下,双手紧攀崖石,双脚紧踩脚窝爬进干尸洞。猛一上去洞里很黑,但是很快眼睛就适应了洞中光线,我看到一具具黑褐色的尸骨,很像沙漠里的木乃伊;细看果然都没有头颅,还夹杂着破布、烂绳,往里走不了几步,便闻到一股恶臭,熏得我喘不过气来,急忙从洞中逃出。
      阿旺群培鼓励我再上一次,我已没有勇气。他说,里面有三个洞,堆满了尸体,那些外国人带着防护面罩,翻看尸体,还拍照片。
      “可我没有防护面罩啊!”我笑着为我的行为开脱。
      我问他:“知道洞里的尸体是什么人的吗?”他摇摇头,说不知道。
      这又是古格的一个谜,洞中干尸是些什么人的?至今说法不一。有人说干尸是吐蕃时期及吐蕃之前阿里高原的象雄人,那时的人们死后有“藏诸岩穴”的习俗;也有人说干尸是1630年被拉达克人杀害的古格臣民。孰是孰非,或许永远没法弄清。
      在洞前,我为阿旺群培留影,告别时我给了他小费,以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他指着远处沟口山坡上的经幡对我说:“朝那里走,就可以到大沟外的公路!”我向他挥挥手,目送他返回古格,不多会儿他那幼小的身影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我返身顺沟而下,沟中荒芜至极,山石*,除了溪水声,没有任何响动。走着走着,脑海里又出现了那些黑褐色的尸骨,不禁心里发毛,再想起曾经听说沟里还有恶狼出没,真后悔不该一人走人沟中。这时,低矮的红柳丛中传出了哗哗的响声,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定睛一看却是一只漂亮的野兔飞奔而去,我拣起一块卵石向那里掷去,并吼了几嗓子为自己壮胆。
      就这样在沟中走了很久,朝着沟口山坡的经幡奔去。终于到达沟口,居高临下,远望象泉河就在眼前的平川里,张部长和车已在那里等候,我这才舒了一口气。转身望去,远处古格雄伟的大殿,在正午骄阳的辉映中,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壮观无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