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联大岁月回眸
  • 壮哉,西南联大!
  • 伦敦人特写
  • 西方人不讲父母恩?
  • 中医中药在美国
  • 朝拜大峡谷
  • 鬼斧神功大峡谷
  • 发现科罗拉多
  • 走进西南联大
  • 学养深厚大师云集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华夏初祖<%=id%>


      很小的时候,看过一本连环画,那时叫“小人书”,书名叫《女娲补天》。绘者是张令涛、胡若佛。画画得非常好,人物栩栩如生。这本小人书让我收藏到现在。书里讲的故事是: 远古时期,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打了起来,共工败走,一怒之下,用头撞了不周山。不周山是擎天柱,被共工撞倒之后,天被砸出了好多大窟窿,天河的水恣意向大地倾泻,霎时大地一片汪洋。大神女娲十分忧虑。她先用泥巴去补天,无奈泥干之后还会再掉下来,而且也不好看。她又用木头、铜片去补,都无济于事。最后她想到了用五彩石子熔炼之后去补天,结果天补得与原先一样结实一样好看。然后她又用大鳌的四条腿把天支撑起来。由于大鳌的四条腿不一样长,支撑西北的两条腿短些,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方滑落。她又用烧炼彩石的芦灰填埋地上的洪水,从西方向东方铺,铺到东方时,芦灰不够了,便铺得薄一些,东方便比西方低了许多,于是水就向东方流去。再环顾左右,见只有自己一个人,女娲感到很孤独,同时她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繁衍下去,于是她用黄土和泥,用泥捏成一个个人形,放到地上便都欢蹦乱跳起来。女娲又使他们一双一对地成婚,于是人类就这样繁衍了下来。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故事啊,难怪几十年后我还能记得这么清楚!而且,也正是由于看了这本小人书,女娲的名字从此走进了一个儿童的记忆里。
      然后就是读《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巧妙地借用了女娲补天的故事作为《红楼梦》的开篇。《红楼梦》第一回写道:“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就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这块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神瑛侍者)和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绛珠仙萆,日后演绎了一场令无数读者嗟叹的“还泪”爱情故事……这就是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出身”。
      关于不周山,毛泽东的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里也提到:“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可见得这些古老的传说对今人的影响。于是,便提起一个古老的话题:女娲究竟是什么人?
      从传说中女娲生活的时代查起,又必然提到毛泽东文章里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话:“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三皇五帝,这是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常提到的,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深山老林里的农民,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如果认真起来,问一问三皇五帝到底都是谁,恐怕就没有几人能说得清了。在更多的中国人心里,“三皇五帝”成了一个先祖的概念,间个一定是具体的个人。
      史学家们不这么看。他们要考据,要给关心中国始祖的人一个明确的交代。
      三皇五帝之首——伏羲之出身
      关于中国古代谁人之为先祖,说法甚多。人们常常提到的人物有: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近代史学家把这四人作为中国远古时代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来看。有巢氏解决的是居野的问题;燧人氏解决的是取火熟食的问题;伏羲氏解决的是渔猎问题;神农氏解决的是农耕问题。所以有关三皇的传说, 向来说法不一。班固:“三皇者何谓也?谓伏羲、神农、燧人也。”司马贞:“三皇乃伏羲、女娲、神农。”最早记载五帝的人是太史公司马迁,但是由于他的严谨,没有下笔写“三皇”——三皇时代没有文字,根据甚少,所以他只写了《五帝本纪》。在《五帝本纪》里,司马迁记载的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我根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经过整理,加上自己的理解与排序,取一种说法,今想与读者共同探讨。
      三皇——太昊帝:“炮牺氏之王天下”, 曰百王先。罔罟以田渔,取牺牲,故曰“炮牺氏”;炎帝:“炮牺氏没,神农氏作。”教民耕农,号曰“神农氏”;黄帝:“神农氏没,黄帝氏作。”与炎帝之后战于阪泉,遂王天下。始垂衣裳,有轩冕之服,号曰“轩辕氏”。五帝——少吴帝:少吴帝曰清。清者,黄帝之子清阳也,其子孙名挚立。号曰“金天氏”;颛顼帝:少吴之衰,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乃命重黎,苍林昌意之子,号曰“高阳氏”;帝喾:清阳玄嚣之孙,号称“高辛氏”,帝挚继之,不知世数; 唐帝(尧):帝喾四妃,陈丰生帝尧,封于唐。高辛氏衰,天下归之。号曰“陶唐氏”,让位于虞;虞帝(舜):颛顼生穷婵,五世而生鼓叟,鼓叟生帝舜,尧嬗以天下,号曰“有虞氏”,让位于禹。
      第一个提到的便是炮牺氏。不得不说一说炮牺氏是谁,因为这个名称对于国人来说比较生疏。炮牺氏应当就是人们所熟悉的伏羲。关于伏羲,有很多说法。有人说伏羲是部落的名称,更多的人则认为伏羲是部落首领的名称。我们取后一种说法。史前文化是没有文字可考的。伏羲之称谓有多种:庖牺氏、炮牺氏、伏牺氏、伏羲氏,等等。《礼记·月令》引《帝王世纪》曰:“取牺牲以共庖厨,食天下,故号庖牺氏。”而“庖”与“炮”同音,再加上“庖”是在厨房里炮制,“炮”是用火加工;“牺”则泛指各种鸟兽, 因此庖牺也作“炮牺”。班固《白虎通·号篇》曰:伏羲氏王天下“下而伏之,故谓之伏羲也”。
      太昊与伏羲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多数学者认为是一个人。从多种记载来看,太昊在三皇中位列第一。我们取这种说法,认为伏羲是中华民族最早的统治者。
      传说,伏羲是人首蛇身。《帝王世纪》中说:“母曰华胥,燧人之世,有巨人迹, 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蛇身人首。”也就是说,伏羲之母华胥,践履了一个巨大的脚印而怀孕。这与当时的母系氏族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有关。在山东、河南、四川等省的汉墓石刻画像中,都把伏羲女娲画成两个人头蛇身相交的样子。至于人首蛇身,那当与当时部落的图腾崇拜有关。
      伏羲姓风。古书云:“夫虫,风气所生。”“风者木之气也,风动虫生。”风从虫,虫属蛇。而虫在古文里已与蛇字通义,现代仍保存蛇为“长虫”之称。为什么古人对蛇十分敬畏呢?据分析,古人穴居野外,环境阴湿,最易受到的就是蛇的伤害。相传:“上古萆居患蛇,故相问无蛇乎?”把无蛇作为平安的问候,可见蛇与上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多么密切的关系,所以很多古代氏族都把蛇当作神予以崇拜。蛇系氏族中,唯有伏羲这一支成长壮大起来,而这个大氏族所崇拜的图腾便是龙。而龙的形象,无论它的局部像马像鱼像鸟像鹿像狗,它的主干形态仍然是蛇。也可以说,我们华夏民族是“龙的传人”的说法,便是从这里开始的,而伏羲也就被称为“华夏初祖”。
      至于伏羲是否真的是人首蛇身,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据专家分析,所谓人首蛇身,有几种可能:一是身上有形似蛇鳞状的标志或饰物。古代黄河中上游一带气候温湿,当时的人基本上还是赤身*(现在所塑的伏羲像还是身披树叶的形象),而赤身*就免不了被蛇袭击。所以可能把湿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