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火山 沙滩 草裙舞
  • 珍珠港,烙在夏威夷躯体上的疮疤
  • 桃李满天下 一生爱中华
  • 细品古镇朱家角
  • 阿里山
  • 日月潭
  • 中国人、西方人:神灵与宗教
  • 从拔管拉锯战说起
  • 千面童话王国
  • 合而不同——人文瑞士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永久中立——国策瑞士<%=id%>



      世界上的人都知道瑞士是个“永久中立国”。欧洲自古以来就是个弱肉强食、战火不断的地方。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让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都卷入其中,只有小小的瑞士能够安然地置身于战火之外,充分享受着“永久中立”所带来的种种益处。
      “永久中立”是瑞士的基本国策。这一政策始于17世纪。1618年至1848年,欧洲大陆爆发了一次史称“三十年战争”教改革。瑞士本是欧洲宗教改革的重地,卡尔文等欧洲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的主要活动地都在瑞士。尽管如此,瑞士却能在战争中超然物外,充分享受着这是因为,当时瑞士的各个州达成一个共识宗瑞士不介入战争,“中立”任何一方,当然也不反对任何一方。战争打了30年,只杀得欧洲一派昏天黑地,然而瑞士却是一派祥和,因此,欧洲的王公贵族、富豪名流等,都逃至这里躲避战祸,同时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使瑞士初尝“中立”政策确定下来。这就是瑞士中立政策的由来。
      瑞士的选择反映了一个小国的无奈。试想,如果不采取中立政策以瑞士这样一个弱小的国家,又夹在德、法、意、奥几个欧洲大国之间,若想以武力解决与他国的争端,那无异于以卵击石,稍有不慎,就有被人吃掉的危险。因此,瑞士必须以中立者的姿态,在大国的夹缝中左右逢源,以求得生存。
      当然,瑞士能够“中立”,欧洲列强,特别是周围的德、法、意、奥四国的默许应是必需的前提。那么,欧洲列强为什么会默许一个“中立”的瑞士存在呢?说到底也是利益所需使然。历史上欧洲战争频仍,但是,战争无论对谁来说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多大的仗,总有该结束的时候。要结束战争,就需要谈判,要谈判,就需要有平台,有撮合的人……而这一切,确实需要由一个“中立的”第三方来承担。瑞士地处欧洲的中心,它的中立政策,恰恰符合欧洲列强的需要。因此,1815年,欧洲诸强打败拿破仑后举行了维也纳会议,会上,欧洲各国承认了瑞士的“永久中立”地位,并承诺将保证瑞士领土不受侵犯。
      对于瑞士来说,“永久中立”确实不失为高明的国策。一方面使自己远离了是非,避免了战火,同时,还可以其“世外桃源”的吸引力,吸引欧洲能工巧匠、富贾巨商带来大量的资本、技术,促进了瑞士经济的发展。瑞士的钟表、银行等行业,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永久中立”国策也使瑞士这个本不起眼的小国,成为举世瞩目、受人尊敬的国家。国小民寡的瑞士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比起大国来毫不逊色。而且它所使用的力量,既非武力,亦非强权,而是和平与正义。
      “中立”国策固然好,但真正贯彻起来,还需要瑞士人小心翼翼,这对于瑞士的*家、外交家来说,是个智慧的考验。欧洲本来就是多事之地,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这就要求瑞士从确立“中立”地位那天起,就必须时刻注意使自己在地球上各种利益冲突和集团较量中,保持“超然”的态度,避免自己卷入任何*、军事争斗之中。由于是“中立”,瑞士在外交上必须奉行和平外交政策,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与此同时,瑞士也把服务世界和平作为贯彻“中立”国策的重要手段。它愿意为一切卷入战争和冲突的国家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提供谈判场所、充当调停人、监督停火等。人们日益熟悉的诸如“日内瓦谈判”之类的词汇,使瑞士成了世界和平希望的代名词。“中立”也使许多国际组织愿意将它们的总部设在瑞士,瑞士因此而成了“世界首都”。走在瑞士的各个城市,各类世界组织总部的牌匾时常可见。目前在瑞士的主要国际组织总部有:位于日内瓦的联合国欧洲总部、位于苏黎世的国际红十字会、位于洛桑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看到这些,总会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对瑞士这块和平之邦心存感激和敬仰之情。
      瑞士的先民当初选择“中立”的时候兴许是出于无奈,现在却给瑞士带来了如此众多的实惠和荣誉,这是他们所不曾料到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