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永久中立——国策瑞士
  • 富甲天下——财富瑞士
  • 桃李满天下 一生爱中华
  • 细品古镇朱家角
  • 阿里山
  • 日月潭
  • 中国人、西方人:神灵与宗教
  • 从拔管拉锯战说起
  • 千面童话王国
  • 合而不同——人文瑞士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盛产名城——都市瑞士<%=id%>



      瑞士是个盛产名城的国度:伯尔尼、苏黎世、日内瓦、洛桑、巴塞尔、卢塞恩……每座名城听起来都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令人神往。尽管都是名城,但因为历史和人文的原因,所以,瑞士的名城各有各的味道,其气质和风度迥然不同。
      
      钟表之都——伯尔尼
      
      伯尔尼是瑞士联邦的首都。严谨是这座城市特有的风度。这或许与这座城市里德瑞人占多数有一定的联系。正是德意志人那特有的严谨作风,使这座城市成了世界著名的“钟表之都”。
      瑞士是“钟表王国”,由伯尔尼来担当“钟表之都”的美名可谓当之无愧。瑞士最大(当然也是全球最大)的两家钟表生产集团——瑞士通用钟表工业公司和瑞士钟表工业公司的总部以及它们的生产基地都在这里。在伯尔尼的大街小巷,近千家钟表店每天笑迎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商店的橱窗里,则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名贵手表,甚至连商店的招牌都由钟表做成。从伯尔尼火车站往西走不多远,就是伯尔尼市的标志性建筑——钟楼。钟楼西面有一个直径为4米的古钟,古钟内的机械装置是16世纪的原件,运转至今依然分秒不差,让人无法不对瑞士精湛的钟表技术表示敬佩。说整个伯尔尼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钟表展览馆,一点都不过分。
      瑞士人喜欢用“花园村庄”来称谓他们的首都。但是“伯尔尼”在德语里却是“熊”的意思。相传,1191年贝尔托德公爵在为新建的这座城市起名字时突发奇想,决定出城去打猎,并用猎获的第一只动物的名字作为城市名。结果他首先打到了一头熊,从此,“伯尔尼”就成了这座城市的名字。因此,称伯尔尼为“熊城”其实更贴切。今天的伯尔尼人对熊也确实怀有特殊的感情,不光州徽、市徽以熊为图案,而且伯尔尼市区里还建有一座熊山,那里是熊的乐园。
      伯尔尼成为瑞士联邦首都是1848年的事——那也是德瑞人和法瑞人几经谈判、相互妥协的结果。作为瑞士的*中心,伯尔尼集中了联邦政府各机构、各国驻瑞士的大使馆。此外,一些国际组织,如万国邮政联盟和国际铁路运输总局等机构,也都设在此地。
      
      金融之都——苏黎世
      
      苏黎世是瑞士的经济中心。如果苏黎士人说他们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城市,你可千万别认为他们是在吹牛。这座城市究竟有多少家银行,有多少家金融机构,乃至有多少吨黄金,是一个永远无法搞清的谜。班霍夫大街(意为“火车站大街”)是苏黎世最有名的大街,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里集中了上百家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这条街下面的金库究竟存放了多少黄金,更是可以任凭你想像。
      但是,作为金融之都的苏黎世绝不是一座珠光宝气的城市,优雅和简朴仍然是它的固有气质。走在班霍夫大街上,丝毫感觉不到它与瑞士的其他街道有什么两样。并不宽阔的大街,没有摩天大楼的气派,少有拥挤排列的名车,古老的电车和略显破旧的建筑让我们感叹瑞士人其实比口削门中国人更理解“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的深刻含意。
      苏黎世不仅是世界的金融之都,其实也是一座充满了浓郁文化气息的城市。两千多年历史为这座城市留下的遗迹随处可见。该城的最高点——菩提园曾是罗马大军安营扎寨之地,如今透过残留的浴池、雕像、城墙等建筑遗迹,还依稀可见往日罗马人奢华的生活方式。而苏黎世的象征——格罗斯大教堂的双塔也曾是欧洲新教领袖马丁·路德的思想传播地。在它的不远处,就是创建于1833年的瑞士最著名的大学——苏黎世大学。我站在大学里的一块高台上,俯瞰整个苏黎世城,远处的山峰被白云锁着,若隐若现;近处的花园一般美丽的院落,林木葱茏,莺歌燕舞;利马河穿城而过,将城一分为二后缓缓流向苏黎世湖,邻河街道上散布着雅致的小酒吧……陶醉于悠悠古韵中的我们一阵感慨:难怪瑞士人称苏黎世为瑞士的“一颗灿烂的宝石”!
      
      “世界首都”——日内瓦
      
      有人说,如果要选一个城市作为“世界首都”的话,那么非日内瓦莫属。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个声调能够像日内瓦这样,有着如此高的国际化程度,聚集了二百多个国际组织总部,数以百计的国际会议,国际展览和庆祝活动在这里举行。日内瓦“地球首都”的美名当之无愧。
      日内瓦是一座由皑皑白雪、美丽湖泊和红花绿树所环抱的城市。它就坐落在瑞士最大的湖泊——日内瓦湖(莱蒙湖)之畔。驻足日内瓦湖湖畔,白云环线的法拉山几白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似乎近在眼前。勃朗峰大桥位于日内瓦湖的西边尽头,这里也是日内瓦新城和老城的交汇之处。阿尔卑斯山的雪水流入日内瓦湖。湖水自东向西流淌,到此突然进入一个只有几十米宽的河道,那水立时变得汹涌起来,再奔腾十几公里进入法国。因此,在日内瓦你会觉得法国是那样的近,于是日内瓦便有了另一个美称——“法国人的后花园”。每到周末,成群的法国人就会来此度假。
      站在勃朗峰大桥上,可以观赏到日内瓦的标志——高达140米的喷泉。那喷泉原本是1886年钟表工厂的工人为了排除生产污水而建的,刚建时喷得也只有几个米高。后来,随着水压技术的提高,喷泉所喷出的水柱越来越高。据说,现在的喷泉瞬时所喷出的水足有6吨重。最初修建喷泉的人们,绝没有想到一百多年后,它会成为日内瓦的标志。
      日内瓦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欧洲的许多文人骚客、政客名流,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离勃朗峰大桥不远的地方有个小岛,人们管它叫卢梭岛。卢梭出生在瑞士,小时在日内瓦钟表铺里做过学徒,成年后移居法国,成为法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日内瓦人十分尊敬和喜爱他们的这位同胞。后人为了纪念他,特别在这个小岛上设立了卢梭的塑像,并将小岛命名为卢梭岛。
      到日内瓦游玩,万国宫是必去之地,它是联合国欧洲总部所在地,坐落在日内瓦湖右岸的阿丽亚娜公园内,占地32.6万平方米。站在万国宫的制高点,上可远眺欧洲著名山峰勃朗峰,下可俯视微波荡漾的日内瓦湖,湖光山影,交相辉映。尽管瑞士至今仍是联合国的门外看客,但瑞士人对联合国事务的关心绝不亚于任何国家的公民。值得一提的是,这万国宫的前身,是一个私家花园,后来园主将其捐献出来,“二战”前作“国联”总部,“二战”后又成为联合国欧洲总部的所在地。
      
      奥林匹克之都——洛桑
      
      汽车沿日内瓦湖一路前行,几十分钟后就到了有着“奥林匹克之都”美称的洛桑。总感觉洛桑与日内瓦应该是姊妹城:傍着同一个湖,依着同一座山,同样是以法瑞人为主的城市。但两座城市却又截然分属两个州——洛桑是沃得州的首府,日内瓦则在日内瓦州境内。
      走在洛桑的城市街道上,觉得仿佛时光倒转回遥远的中世纪。古老的教堂和民居,或掩映于绿丛中,或立于山坡下、湖水边,宁静而古朴。难怪欧洲的很多文人墨客,如拜伦、狄更斯、伏尔泰等都曾来此寻找灵感呢!对于祖先留下的建筑,甚至一砖一瓦,洛桑人都十分珍惜。他们觉得,尊重祖先留下的东西,其实就是尊重自己的传统和文化。他们把这份珍爱体现在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事事处处。我们去洛桑那天,正赶上一条

    马路翻修。那路是用方方正正的小石块铺就的,从颜色看应该已经很古老了。工人们把小石块一块块地收拾好,那小心翼翼的样子仿佛是在摆弄什么宝物。此情此景,突然让人想起了国内司空见惯的“不破不立”的场景,心中免不得又是一阵感叹。
      当然,对于我们这些外国人来说,知道洛桑是因为这里是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1894年,法国人顾拜旦发起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时,将国际奥委会总部建在了洛桑。因为瑞士的中立、瑞士人对和平的热爱,再加上这里的湖光山色,洛桑自然成为最好的选择。
      国际奥委会总部坐落在面向日内瓦湖的一块缓坡上,对面的日内瓦湖非常宽阔,不知者会错以为是大海。加之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蒙蒙细雨,那水天一色的景象非常壮丽。总部的办公楼为一座4层高的小楼,样子很普通,普通得让人难以相信这就是那个能够跨越种族界限和文化鸿沟的伟大运动的大本营。
      总部的办公地实际上也是一个大花园,绿草茵茵,鲜花丛丛。但是,在这个大花园中,最值得品味的,还是那些反映奥运精神的主题雕塑。这些雕塑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每一座雕塑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蕴含着一个主题。这些主题,来自于世界人民心灵的共鸣。
      
      浪漫之都——卢塞恩
      
      卢塞恩(也译作琉森)是卢塞恩州的首府。如果放在中国,卢塞恩很难被称作城市,顶多算个小镇。它的全部人口只有6万人。就是在瑞士,也很难把它归于大城市。但是,卢塞恩却是个极美丽的城市,法国文学家大仲马称它是“世界上最美的蚌壳中的明珠”。
      卢塞恩位于变幻莫测的罗伊斯河出口与四州湖(又名卢塞恩湖)的汇合处,是个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的小城。我们从苏黎世驱车不到一小时,就到了卢塞恩市市中心——卡佩尔桥附近。站在桥头,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美妙绝伦的图画:湛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远处的阿尔卑斯山山冠处的白雪清晰可见,碧绿碧绿的四州湖湖水静静地流向罗伊斯河,几只白天鹅在入河口的水面上悠闲地游来游去。罗伊斯河两岸,中世纪的古建筑和现代化的新建筑鳞次栉比,和谐统一,浑然一体。
      卡佩尔桥是这座城市的中心,也是这座城市的标志。这是一座长达245米的木桥,斜跨罗伊斯河两岸。因为这座桥上建有长廊, 因此当地人也称之为“廊桥”。廊桥建于1333年,整个结构很容易让人想起北京颐和园的长廊。和颐和园长廊一样,廊桥的廊顶上画着很多彩画,内容多是有关卢塞恩历史和人物的故事。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不由把人们带回到卢塞恩遥远的过去。廊桥的尽头还建有一座石头砌成的八角尖顶塔,红顶白墙,十分醒目。据说,过去它曾做过瞭望塔、监狱和金库,而现在做何用却不得而知。廊桥内外摆放着许多鲜花,使廊桥看起来更像一座花廊。然而,1994年的一场大火,将廊桥烧毁。人们现在所看到的廊桥,是后人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新修建的。但这丝毫不影响卢塞恩人对廊桥的那份珍爱。我们的一位“烟民”团友,习惯性地刚刚掏出香烟,立即就有两个瑞士人同时走上前来阻止。
      廊桥寻“梦”后,还有瑞士雇佣军纪念碑的那头忠实而又悲壮的狮子,使卢塞恩在浪漫中又多出一份忧郁的美。卢塞恩是瑞士最负盛名的旅游城市,不光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同时蕴含的文化底蕴也很深厚。吕特律草地结盟、威廉·退尔的英雄传说、史诗般的瑞士雇佣兵的历史……都发生在这块土地上。
      总之,去瑞士做客,卢塞恩这个小城,是万万不能不去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