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永久中立——国策瑞士
  • 富甲天下——财富瑞士
  • 盛产名城——都市瑞士
  • 如诗如画楠溪江
  • 阿里山
  • 日月潭
  • 中国人、西方人:神灵与宗教
  • 从拔管拉锯战说起
  • 千面童话王国
  • 合而不同——人文瑞士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笔墨纸砚苍坡村<%=id%>



      带着放弃采访林坑的*,晌午刚过,我们来到了苍坡村。苍坡村也是楠溪江沿岸的一个古村,也是比较有名的古村。
      已经一点多种了,我们还没有吃年饭,也不知村子里有没有饭馆。进得苍坡村的大门,一位姓李的大爷和他家的大妈非常热情地把我们引进了他们的家。他们的家藏在村子的最里面,是一幢新造的二层小楼,就是那种不应该出现在这种以古老民居为特色的村子里的贴着瓷砖的楼房。好在它躲在里面,难得见人。在游客参观村子时,一般看不到这所房子。
      大妈让我们在楼下的厅里休息,然后她就开始忙活起来。像一般农村一样,这所房子的厅虽然不小,但是很乱,到处都堆着装他们每天在村口卖的小纪念品的麻袋及成箱的矿泉水。厨房在厅边上的一个角落里,大妈一边忙活,一边与我们唠家常。从她的话里,我们知道了李大爷原是镇上旅游部门的一个负责人,现在已经退休了(墙上挂着他光荣退休的证书)。难,隆他们有这么强的服务意识,我们刚一进村门,一见打听饭馆就把我们领到家里用餐。大妈今天给我们做的面条,是用自家种的麦子磨成的面粉,自己擀成的面条;用的菜、葱、蒜等,也都是自家种的。没想到今天有机会吃一碗地道的农家饭了。只是不太卫生,屋里苍蝇乱飞,轰都轰不走。我平时就有点“神经性肠炎”,一见此景,肚子里就有点儿不太对劲儿。
      饭后,大妈非常热情地带我们去看苍坡村里最好的风景。由于这里是村子的最里面,一般的游客来不到这里,这里便成了全村的卫生死角。我们是穿过一堆堆垃圾从后门走出去的。我真心希望村里能重视一下这些卫生死角,那样对发展旅游就更好了。
      有一堵石墙,是苍坡村的代表作。这堵石墙用鹅卵石筑成,非常结实,看起来当年肯定是用于防御的。这堵石墙下面是一条同样用鹅卵石铺成的小道,两相辉映,显得这条巷子幽深且有质感,确有特色。虽然据了解,浙东的许多村子都有这种石墙,但数苍坡村这堵石墙最为有名。不光是它结实,我看最主要还是它的位置、它的环境、它的形状,都表现着它特有的文化内涵。
      苍坡村的整体布局,用四个大字便可概括,曰:笔墨纸砚。这种格局,在北方的小镇、小村里确实难找。只有在这江南水乡,在这人杰地灵的丰腴之地,在这以耕读传世的村落里才有可能出现。
      苍坡的溪门正对着笔街。楠溪江畔的古老村落,一般的格局都是主街与大门方向呈垂直状。这条笔街即是如此。溪门朝北,笔街呈东西走向。既然叫“笔街”,它就是笔直的。很长,约有330米,从村子这头直通到村子那头。村子东头,也就是笔尖正对着的方向,是青尖峰,俗称“笔架山”。那形状的确与笔架一般无二。这便是“笔”;一进溪门,只走几步,便有一座小石桥,桥的两侧是两方池塘。这两方池塘,便是砚池,东边的叫东砚池,西边的叫西砚池。这便是“砚”;笔街北侧,平放着几块巨大的条石,条石切割得方方正正,如墨一般,这便是“墨”。那么,整个村子就像一张写满文字的大纸,这便是“纸”。
      水,在所有古村落里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每一个村子里,都有非常完整的供水体系。有的村子是水渠绕户走(大多数村子是这样),每家每户洗菜、洗衣都可以一出家门就进行。也有的村子是大水塘、多个水井供水,苍坡村就是这样的。它的东西两个砚池都属于供水系统,同时还有多个水井。最著名的是村中心的一口八卦井,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在使用着,只不过由于井太古老,几经修整后,八卦图案已经不见了。这口井是村中心的标志。在苍坡村的东砚池东边,还有三口水井,这三口水井已然不再是当年圆形水井的模样,而是方形的。三口水井一字排开,各有各的用途:左边的一个用于洗菜, 中间的用于洗衣服,右边的用来刷马桶一类。洗菜的那口井旁,还有一个半圆形的井,大概是用来汲水吃的。
      我们从村子北面的房间穿过,后门便是一条渠,从渠边看去,景色非常优美。一片水塘,几棵绿树,远处有房屋,挂着大红灯笼。一切都那么自然而和谐。虽然是旅游景点,但是整个村子祥和宁静,没有噪音,人们仍然过着惯常的生活。
      大妈领着我们去看“女织馆”。她的普通话说得比较差,我没听懂她的介绍。“女织馆”设在村西头的一所大房子里,想当初这所房子也许是什么达官贵人的宅邸,很整齐,很宽敞。里面展览的都是苍坡村妇女的手工织物,包括她们使用的工具。不知为什么这里织品这样丰富。有的机器已经很古老了,可是仍然能够转动。回来后,我查了很多资料,仍然不晓得苍坡村的“女织馆”是什么意思,是纪念什么的。
      我们又转回了溪门。李大妈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就设在溪门门口。李大爷指着溪门说:“你们看这个门的顶子,结构很复杂呢。现在只有日本的奈良还有一幢这样结构的建筑,国内已经没有了。”原来,这是宋代苍坡村李氏祖先七世祖李秋山修建的“车门”。该“车门”为独特的半拱式飞檐木结构,与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南门一样。奈良的东大寺被日本人称为“国宝”,而苍坡村这一“车门”,也被中国的古建筑专家视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宋代建筑珍品。一个小小的村子,也能有“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真是不简单。这还要感谢苍坡村的先人们,是他们使用了这样的建筑形式,并把它们保存了下来。
      苍坡村是李姓祖居。传说李氏第八世祖李邗任迪功郎,因兄李邦1120年征辽身亡,从此淡泊名利,隐居故里。一日夜晚见水中明月,不禁思念亡兄,于是建造一所建筑,取名“水月堂”。个二世祖李澹轩于1223年重修水月堂,作为吟诗会友之所。清咸丰年间,三十三世祖李世铺再次重修水月堂,取名吉洲园,意为教书育人之所。虽然李氏祖上曾多次修建水月堂,以示淡泊官场,但是在苍坡村溪门口还是有一特殊景观,那就是一进门的地上,用石头砌了一顶官帽子:帽檐、纱帽翅、帽顶,简简单单的几块石头,便把官帽形象地嵌在了村子门口。虽然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装饰,但是从中渗透出来的,却是中国最古老、最传统、也最顽固的观念:学而优则仕。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