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永久中立——国策瑞士
  • 富甲天下——财富瑞士
  • 盛产名城——都市瑞士
  • 如诗如画楠溪江
  • 笔墨纸砚苍坡村
  • 日月潭
  • 中国人、西方人:神灵与宗教
  • 从拔管拉锯战说起
  • 千面童话王国
  • 合而不同——人文瑞士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天文 >>自然地理

    长提春晓丽水街<%=id%>



      我们都晓得颐和园里有一长廊,这个长廊长达728米,共有273间。小时候走长廊,就觉得它怎么那么长,好像怎么走也走不完似的。然后就是天津的水上公园,也有一条长廊,就没有那么长了,不过象征而已。所以在我的头脑里,长廊只有公园里才会有,那是公园的“专利”。没想到在一个小镇里,确切地说,应该是在一个小村里,我居然看到了仅次子颐和园长廊的长廊。那就是浙江永嘉县岩头镇的岩头村丽水街。
      我从书上看到它的照片时,十分惊讶,一个小村子里竟会有这么美丽的长廊!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就是奔着这个长廊来到岩头村的。一进村,就迈进了长廊,而且,也就因了这条长廊,才犯了没有进村就以为走完了岩头村的“错误”。
      从苍坡村出来,我们就来到了岩头村。两个小村子相隔不远。停好了汽车,穿过一个亭子,就走进了岩头村的长廊。好漂亮的长廊啊!一旦走进了这条长廊,似乎就不愿再挪动脚步了。长廊伴着丽水湖,弯弯的,湖的对面是一个花园一般的所在。这个长廊名叫丽水街,长约三百余米。长廊地面都是用卵石铺就,一面像是店铺,一面是临水的美人靠。整个长廊都是木结构:木梁、木柱、木美人靠。靠在临水的美人靠上,转脸向湖看去,实在太美了。有这样的环境,无论什么人,都会成为“美人”。
      这条长廊名叫“丽水街”。我不明白,明明是长廊,怎么会叫“街”呢?原来,这个长长的丽水湖是几百年前人工挖成的。当年,岩头村人按照“黄金生丽水,白玉出昆冈”之意,挖成了这条长达两千多米的湖,取名“丽水湖”。这个丽水湖是岩头村人在统一规划建设自己村子时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水利工程之一。而岩头村的水利工程,在楠溪江沿岸最为有名。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在本来是丽水湖蓄水堤上建造的湖坎,其功能,一是为蓄水,二是为镇锁“风水”,三是作为村子的东界,四是成为通往芙蓉村乃至缙云的要道。这便是“丽水街”名称的由来。它确实兼具街的功能。这就与廊桥有些相似。本来桥的功能就是从此岸到彼岸,有没有顶子都一样,而且大多数桥都是没有顶子的(没有顶子,也就谈不上有廊子)。可是泰顺由于溪流多,雨水多,行桥时遇雨就需要有带顶子的桥,于是就产生了泰顺的廊桥群。岩头村的丽水湖畔,本来是一条街,可以走人,也可以做生意,但是岩头村人把这条街建成了“风雨长廊”,也是可以理解的。当年建长廊的人也许没有想到,历经几百年,这个长廊居然还完好无损地扼守着岩头村,并且越来越焕发青春——随着旅游业的开发,这条长廊成了到楠溪江来的游客的必到之处。
      不过,随着历史的延伸,丽水街也发生过让当年修建它的岩头村的祖先们所不愿看到的现象:丽水街一度曾经成为一条十分繁荣热闹的商业街。据上世纪初编撰的《金氏宗变更》记载:“吾族昔为风水所迷。河堤之上只许种树莳花与建亭点缀风景而已,不许筑屋经商。凡为商贾者,咸于村内街道巷口之住屋为之。”既然在“宗变更”里有所记载,对于村民来说,那就是规定,并且这里面还贯穿着“风水”之说,更不能等闲视之。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与时俱进”的。随着丽水街的作用日益增强,来往客商在此借道休息、吃饭、喝茶都是免不了的。再加上岩头本呈“米粮仓”,大量外地民工涌入,贩粮、贩盐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岩头村人在不知不觉间便被“诱惑”。清末民初,这里成了商贾云集之所,生意兴隆之地。三百多年后,“宗变更”里又有记载:“民元以来,商业日渐发达,四处商贩云集,市场扩大,河埠一带,自南而北,路之东西,悉已筑为商店。”说的是岩头村的变迁,从这些变迁中则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从来重农抑商的中国社会,商业开始发达起来了。而岩头村只不过由于它的“地利”而较早得风气之先罢了。
      又过了100年,如今我们走在这条曾经繁华一时然却历尽沧桑的丽水街上,已然看不到昔日繁华商业的痕迹了。
      此时正是午后。午后是一天中最为休闲的时间。丽水街上没有多少人,既不见太多的游客(确切地说,只有我们这3个游客)。也不见太多的行人。很清静.也很安静。丽水湖的对面,是一个花园式的园林。我们不时把镜头对准那些一般来说只有大城市里的公益性花园里才有的美景——它不同于自然美景,纯粹是人工的艺术品。
      我们信步从长廊的半腰开始向南“运动”。走出丽水街,不远处有一小桥,名叫“丽水桥”。别看这小小的丽水桥,可是远近闻名。离桥很近的地方,有一个气派非凡的亭子。这座亭子呈正方形,重檐攒尖顶,宝顶硕大,建筑庄重,名叫“接官亭”。顾名思义,这座亭子当年是有着特殊用途的。亭边的两棵大树,更使亭子彰显威武。
      过了丽水桥,左边是琴屿半岛,半岛夹在进宦湖与镇南湖之间。琴屿半岛上花团锦簇,各种花卉竞相开放,十分惹眼。半岛西南是塔湖庙,白墙黑瓦背靠塔山掩映在一片绿树之中。塔山并不很高,但是有塔山相衬,庙宇就得了几分仙气。在塔湖庙的前面,有两个相连的亭子般的建筑,据笔者猜度,大约是古戏台。站在那里我可以想象,一旦村里有什么喜庆事,或过年节,这里唱戏、演出,一定很热闹。现在虽然不年不节,游人也少,却有许多美术院校的学生在这里写生作画,一组一组的。面对这样的美景,作画的人也会十分投入吧。
      后来查资料才知,一个小小的岩头村园林,有水,有岛,有山,有堤,有庙……景观个分丰富。竟然还有许多雅致的名称:长堤春晓、丽桥观荷、琴屿流莺、水亭秋月……可见得这江南出才子,江南出雅士。
      我们就这样在一片美景中流连,竟然以为这就是岩头村了。其实,过了丽水桥,再一直往东走,才算是正式进入岩头村。
      岩头村最闻名于世的,是它的水利工程。丽水湖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岩头村的水利工程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的水利设施比较完美,说它完美,是由于它兼具防旱、防涝、灌溉、养殖、浣洗、吃水、美化等多种功能。水渠是岩头村里重要的水利设施,水渠从各家门前流过。这里的水渠比较宽敞,水流也比较洁净,村民们大都饮用此水,也用它洗濯衣物、蔬菜等等。为保持渠水的清洁,岩头村曾经规定,每年将渠沟全面疏浚清理一次,每天日出之前不许洗衣洗菜,以便各家各户提回饮用水;渠内不许养鹅、养鸭。
      我们所见到的,不过是岩头村水利设施的一角,主要是用于美化。但就这一角,就把我们迷住了。从“长堤春晓”,我永远记住了这个楠溪江畔的小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